2015年11月11日至13日,我与王文博老师赴焦作武陟,参加由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主办的一年一度的省高中英语教学与评价研讨会。在会上我们不仅聆听了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韩宝成教授引人深思的讲座,也学习了四位教师就词汇、语法、阅读及写作的出色观摩课,还听取了四地市教研员和省基础教研室教研员禹海军老师的精彩点评,感觉收获颇多,对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学也有很大的启发。
12日上午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韩宝成教授就我国基础英语教育的目标、途径与方法为与会老师作了一场生动报告。韩教授通过让老师思考“How do I teach?” “What do I teach?” “Why do I teach?”哪个更重要作为导入,指出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该更关注自身和学生的精神层次,只有教师有了更深层次的思想,学生才能成为有理想之人。韩教授认为“语言是思想,是智慧,是生活,是人,是一切,覆盖一切,穿透一切”,因此语言教育应是全人教育,而老师的课堂语言也应为高质量、有意义、启发性的话语。老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应努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学会某个词的用法。学生在具备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具有思考的能力。韩教授指出所有的教育归根结底都是围绕着“思”展开的,而思考由低到高分为六种层次,分别是记忆(remember)、理解(understand)、应用(apply)、分析(analyze)、评价(eva luate)以及创造(create),课堂教学不仅要学生完成前三种较低层次的思维技能,还要引导学生达到后三种高层次思维技能,从而达到“学文化、启心智、达至善”这一终极目标。韩教授强调,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应该和英语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应该让学生通过外语学习做到“有文化、会思辨、懂人生”。韩教授指出应深化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实现能力评价多元化。他以剑桥大学开发和实施的《英国高中“中文”课程考试大纲》为例,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英语教育及考试制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改革方向,提出英语教育及考试改革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从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单一考察转向着重考察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韩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不仅如此,韩教授始终站着讲了一个上午,并和与会老师积极互动,解答老师们在一线教学中存在的疑惑,让与会老师不仅收获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也得到了如何将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指导。
12日下午至13日,我们认真观摩了四堂公开课。此次的四节课分别讲授了语法,任务阅读,七选五与写作,不仅与高考内容紧密相连,而且也是一线教师平时在教学中感触较多同时也是疑问较多的课型。这四节课是充分体现了 “三新”(理念新,方法新,材料新),“二活”(课堂活,学生活)和“一高”(教师专业素养高),给我们的日常教学提供的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让我们感触最深的是来自河师大附中的陈龙老师所作的高三专题写作课。陈老师从学生作文中常见的误用逗号现象入手,将翻转课堂的理念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而且教学所用例句紧跟时代,为我们以后改革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宝贵经验。
这次研讨会,无论是韩教授的讲座还是老师们的观摩课都让我感慨颇多学习颇多,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坚持育人为本,遵循外语教学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同时优化教学内容,提炼教学语言,科学实践“整进整出”的外语教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英语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