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生园地
初三年级暑期阅读论文7
作者:程艳艳 发表于2011-09-26 11:42:12 】 浏览:8353次 评论:0
英雄与赢家

 

                           ——梁山两代头领之对比

初三六班      张天昱

 

    水浒传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所表现出来的文学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全书将北宋末年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生动形象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在历代封建专制统治者眼中,造**都是不道的,“造**”者都是杀人放火、面目狰狞的妖魔鬼怪。而本书却反其道而行,为那些所谓“造**”者——梁山好汉,树碑立传,并渲染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使他们成为读者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梁山共有两代首领,其个性并不明显。第一代首领晁盖,性格急躁,意气用事,为人忠厚,正直勇敢;第二代首领宋江,挥金似土,精通官场,扶人之困,排忧解难。两人都是仗义疏财者,这为自己在江湖上赢得了好的名声,也使许多身怀绝技的人慕名投靠,为其卖命。两人性格,名声并无何不同。但是在领导梁山泊起义的大小战役、大起大伏中,两人的对比就显得格外明显,两人的性格特征也就格外鲜明,具有时代的典型特色。

 

 

晁盖的典型特色——有勇无谋

 

    晁盖是在智取生辰纲中崭露头角的,当时的他只是一个小小的保正,为人豪放不羁,缺乏一定的政治斗争经验。这笔巨大的不义之财劫取成功后,晁盖笼络了人心,有了大笔的活动经费,于是投奔梁山落草,由于寨主王伦妒贤嫉能,无法相容,便让吴用智激林冲火拼王伦。王伦死后,被大家推选为寨主,由于晁盖具有耿直真诚、重情重义的品质,使梁山泊在过渡时期吸引了大批英雄豪杰前来投奔,壮大了山寨力量。有着坚定的政治纲领。并没有因客观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立场,是个原则性较强的人物。

 

    但是过早的登上政治舞台并没有给晁盖统领梁山泊带来好处,晁盖只是一个小官小吏,并无领袖才能,没有高瞻远瞩的决策性,容易意气用事。攻打曾头市时,仅仅只带五千人马。偌大一个曾头市,岂是区区五千兵马能够拿下的?而且又没有带军师,没有做好详尽的战略部署和攻打方案就贸然出兵,晁盖又没有项羽破釜沉舟的勇气与决断,没有统帅的才能,自然无法取胜,反而把命给丢了。曾头市一战的失败,充分体现出晁盖军事上的幼稚,起义生涯的终结也给晁盖贴上了有勇无谋的标签。

 

从这几点来看,晁盖拥有的是浓重的江湖气息,豪爽、英武、不拘小节。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厌恶北宋末年黑暗腐朽的统治。残酷的阶级压迫,贪官污吏的横行是晁盖一行人“逼上梁山”的最终原因。晁盖是因为“想要反”才反的,因为他亲眼目睹了这些罪恶,他要尽力去改变它,所以他才愿意领导大家进行起义,这点和宋江是截然不同的。

 

 

宋江的典型特色——有谋无勇

 

宋江是在晁盖中毒身亡后当上梁山首领的,在这之前,他是山东郓城的一位押司,刀笔纯熟,乐于助人,挥金似土,在山东有着“及时雨”的美名。晁盖一心笼络他上梁山,还送来了信和黄金。不料被自己的小妾阎婆惜发现并敲诈勒索。怒杀了阎婆惜后,发配沧州。而后又在浔阳楼题反诗被判死罪,幸而梁山好汉搭救,当上了梁山泊的副头领。在曾头市事变后,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带领众好汉“两败童贯、三败高俅”,使梁山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但是宋江却和晁盖的政治观点截然不同:他主张“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口号,在梁山的发展达到顶峰的时候执意招安,代替朝廷攻打方腊,忠君思想是他一生的指路牌。

 

宋江的性格十分复杂,并不像晁盖那样三言两语就能够说清楚。首先他这个人,像是墙头草,两边飘摇不定。仗义疏财,义薄云天,有时候城府又颇深。再加上主张投降,执意被招安,最终导致了起义军和他的悲剧命运。纵观全书,宋江在梁山好汉中并不是最出色的,而且可以说是没有什么能够让人服气的地方。满身迂腐的小官小吏思想,其貌不扬的五短身材,文韬武略皆不如人,这也许导致了他自卑的心理,这种心理和传统儒家的忠君思想相结合,于是宋江一心想要投向朝廷,混的一官半职,光宗耀祖。可是他这种可怜的“哈巴狗”思想不仅折损了梁山多位好汉,自己的性命也葬送在高俅处心积虑的谋害中。可悲可叹!

 

和晁盖不同的是,宋江一直对统治阶级抱有幻想,认为自己只要投降了他们,为他们鞠躬尽瘁、尽心尽力,就能换的他们的好感。可是他错了,因为宋江的生活较为优渥,他并没有晁盖那种希望推翻一切黑暗统治的目标。他上梁山只是因为无处可去,浔阳楼题反诗也是因为自己被发配而衍生不满情绪的发泄。他心里还是只有做官,只有光耀门楣,只有顺从朝廷。那个年代风悲日曛的风气并没有给他带来影响,农民起义被他认作是“反贼”。正统思想禁锢了他的一生,断送了他的性命,为他留下千古遗憾。

 

 

两人之殊同——英雄与赢家的对比

 

晁盖建立了梁山精神,是这支起义军的创办者。是梁山泊的开山鼻祖,将当时手下的几员头领归属在“聚义堂”门下,提出“竭力同心,共聚大义,与大宋皇帝做个死对头”的政治口号。而且生前就对宋江篡权招安有所觉察,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曾头市失利后,临终遗嘱:“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实质是对腐儒小吏宋江坐第一把交椅的否定;宋江从晁盖手中夺得了梁山的领导权,并带领一百单八将使梁山走向了辉煌,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他篡改了晁盖和所有头领的信仰,将“聚义堂”改为“忠义堂”,而且提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口号。并因为本人的一厢情愿,向往被招安后过上安稳的生活而拼了命的去为朝廷平息动乱,致使梁山好汉死的死,伤的伤,散的散。

 

晁盖辛苦打下的基业,宋江接手以后使它更加出色。就像《西游记》一样,明明是孙悟空尽心竭力的保唐僧西天取经,可是最终加封时,唐僧的“旃檀功德佛”却比孙悟空的“斗战胜佛”高出一个档次。因为孙悟空只是充当英雄的角色,是护送唐僧的一个辅助作用,最终是唐僧取得了真经,修成了正果。这不能不说不是一种智慧,赢家的智慧。

总体而言,晁盖是个英雄,而宋江是个赢家。

 

Tags:学生论文 名著阅读 责任编辑:程艳艳
上一篇初三年级暑期阅读论文8
下一篇初三年级暑期阅读论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