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梁山上的“杀人犯”
初三六班 冉子荻
《水浒传》中的水泊梁山,可谓是英雄聚首、好汉云集。细数梁山众好汉,其最初落草者,多为行凶杀人后无处安身之人。其实仔细想来,好汉们杀人貌似一时冲动所为,实是动乱社会形势下的无奈之举。
说到被逼杀人,最典型的人物当属林冲。曾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处事一直循规蹈矩、谨小慎微,不到万不得已决不出手伤人。不期妻子多次遭衙内调戏,自己又被奸人陷害,忍无可忍才杀人报仇,才有林冲被逼上梁山之说。被林冲杀死的三人,与其说是死于林冲刀下,不如说是被其主子高俅的奸险所害,被其助纣为虐的恶行所害。林冲本遵纪守法,但在那个时代根本无法可依——社会动荡,官府腐败,民不聊生。政府残酷剥削,法律形同虚设。这样的社会,要想依法行事几乎是不可能的。
高球的阴险狠毒也间接造成了杨志杀人一案。若非高俅借口花石纲失陷将杨志卸任,杨志便不会前去卖刀,泼皮牛二也不会前来挑衅,更不可能发生命案。但杨志杀人最直接的原因还是牛二的无赖行径惹恼了他。值得一看的是,杨志自首后,上至公人下至百姓,都愿为其开脱罪责助一臂之力。书中“众人亦替杨志告说,分诉了一回”、“都可怜他是个好男子”、“都敛些盘缠,凑些银两,来与他送饭”、“把款状都改得轻了”等叙述,均从侧面反映了牛二这个无赖生前无恶不作,为害一方,这也正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具体体现。杨志杀了牛二,也算是为地方除了一害。
与前两位不同,社会底层出身的武松,爱憎分明,敢作敢为。他的杀人动机是基于兄弟情分,或替兄报仇,怒杀潘金莲、西门庆;或为弟出头,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而鲁达则是侠肝义胆,路见不平必拔刀相助,拳打镇关西,火烧瓦罐寺,大闹野猪林。石秀也是个仗义之人,明察秋毫、有勇有谋,自与杨雄结义,智杀裴如海、诱杀潘巧云,助兄锄奸。三人投梁山入伙后,成为梁山得力干将。
论鲁莽,梁山诸好汉无人能与李逵相比。正如他小名“铁牛”,李逵对老母亲及梁山众人一片忠心,无奈心眼太实,有勇无谋,脾气暴躁,故屡屡滥杀无辜,闯下大祸。从宋江为担心自己死后李逵造**而忍痛给其灌下毒酒一节,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李逵鲜明的性格。
细数梁山诸位好汉,哪个没杀过人?这杀人的缘由无一不是出自好汉们的侠肝义胆与嫉恶如仇的性格。固然有些亡命之徒罪不该死,但纵观历史,只有在一个朝代风雨飘摇的末期那种内乱纷起、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下才会发生此事。“乱世出英雄”,一个纲纪废弛、上下崩颓的社会铸就了两大类极端的人物——为非作歹的恶霸和除暴安良的好汉。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朝廷中奸臣当道,政治腐败,统治者卖官鬻爵,横征暴敛,逼得百姓走投无路,好汉们替天行道,除暴安良,也只能采取杀人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