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第五单元 我们都是中国公民
5.1我们是中国公民
三、知识梳理
(一)公民身份的确认
1.国籍;人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3.双重
(二)公民身份的内涵
4.人民当家作主
5.权利;义务
(三)树立公民意识,做个合格公民
权利和义务;公民权利;公民义务
六、巩固练习
1.D 2.C 3.AC 4.BCD
5.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个人自出生起就依法成为我国公民开始。他既受到我国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又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生活中,个人与法律息息相关。持这种观点的人错在他不懂得生活处处有法律,不懂得树立公民意识,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6.(1) 答:因为她见义勇为,具有强烈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答:一种是见义勇为,具有强烈的道德意识;另一种是见死不救,偷窃财物,缺乏道德意识。这说明我们一部分人还缺乏道德意识,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道德意识,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3) 答:青少年应学习她见义勇为的精神,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我们还应该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7.(1)答:增强法律观念,做一名合格的中国公民。
(2)答:主题班会、黑板报、演讲比赛、作文比赛、知识竞赛等。
(3)答:第一,要树立国家观念。第二,要培养坚定的民主意识和良好的公民道德。第三,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三、知识梳理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宪法和法律;宪法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人格尊严
4.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5.密不可分;互相促进
6.受教育;
(三)维护权利,履行义务
7.权利意识
8.依法享有权利
9.依法享有权利;依法行使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
10.采用合法的方式;国家、社会、集体;合法权利和自由
11.公民的要求
12.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六、巩固练习
1.B; 2.A; 3.ABCD; 4.ABC;
5. 答: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享有权利,必须履行义务,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要积极履行公民的义务。
6.(1) 答:小亮的叔叔履行了受教育、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义务。
(2) 答: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7.(1) 答:3个板块。公民的权利;公民的义务;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主要知识点: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义务;自觉履行公民的法定义务;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2) 答:明确权利与义务,做合格公民;在校做遵规守纪的好学生,在社会做知法守法的好公民等。
(3) 答: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道德义务、责任不是什么外部强加给人的东西,而是一种要这样行动而不要那样行动的内在需要。
5.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
三、知识梳理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1.根本法;首要地位
2.根本问题
3.最高
4.宪法;宪法
5.五分之一;三分之二
6.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二)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
7.保障书
8.人民
9.宪法
10.宪法
(三)在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1.最高行为准则
2.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
六、巩固练习
1.D; 2.C; 3.ABD; 4.ABC;
5. 答: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宪法的基本内容:规范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权力受宪法的严格规范和限制;国家和政府负有保障公民权利实现的责任;我国已建立了一套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
6.(1)答:监督权(批评权和建议权)。
(2)答:可采用当面反映、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或向人大代表反映、通过媒体反映等途径。
(3)答: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
7.(1) 答:法制演讲、法律知识竞赛、法制讲座等形式;口号: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等。
(2) 答:宪法与其他法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首先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普通法律只规定社会生活某一方面的问题;其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法律法规的制定必须以宪法为基础和依据,其内容不能与宪法相违背、相抵触;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宪法的作用与保障等。
(3) 答: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自觉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积极与破坏宪法权威的行为作斗争。
河大附中2011-2012学年第五单元测试卷
思 想 品 德
一、单项选择
1-8.ABDDA BAC
二、多项选择
9.ABD;10.ABC;11.ABCD;12.AC
三、请你辨析
13.答:不正确.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是不是公民不受年龄的限制,只要具有中国国籍就是中国公民.作为中国公民,不但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而且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四、观察与思考
14.(1)答:不正确.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应在法律规定和允许的范围内,必须遵守法律法规。
(2)答:方某应先与丁某协商,若协商不成,必须采取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程序,到法院去起诉邻居丁某。
(3)答:我们应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要珍惜人们享有的各项权利,自学履行应尽的义务,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15.(1)答:小亮的叔叔履行了受教育、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义务。
(2)答: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五、活动与探究
16.答:(1)三个板块:公民的权利;公民的义务;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明确权利与义务,做合格公民;在校做遵规守纪的好学生,在社会做知法守法的好公民等。
(3)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道德义务、责任不是什么外部强加给人的东西,而是一种要这样行动而不要那样行动的内在需要。
17.答:1.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公民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权利和义务密不可分、互相依存。2.该歌星的行为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她的偷税行为对国家和社会都不利,是缺乏法律意识的表现。而灯娃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对国家和社会都是有利的,是有法律意识我表现。3.上述两则材料告诉我们,公民应当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正确行使公民权利.那种只想享受权利、不愿履行义务的观点和行为都是错误的,也是缺乏公民意识的表现。
第六单元 我们的人身权利
6.1维护人身权利
三、知识梳理
(一)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
1.逮捕;拘禁;搜查和侵犯
2.人身自由
3.生命权;健康权
4.身体健康权和精神健康权
(二)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
5.人身自由
6.住宅;搜查证
7.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机关
8.生命健康权
(三)自觉维护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
9.道德;法律
六、巩固练习
1.D 2.A 3.CD 4.ABCD;
5.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但为了打击违法犯罪,更好地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司法机关有权依法剥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这样做的目的只是更好地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权。
6.(1) 答:生命健康权和人身自由权。
(2) 答:①学法,提高防范和保护意识;②报警或向社会求救;③一旦受伤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以讨还公道和获得赔偿;④不去伤害别人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
7.(1) 答:“自觉维护生命健康权利”或“学习法律知识,维护生命健康权利”。
(2) 答:《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婚姻法》。
(3) 答: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法律,增强防范意识和保护意识,懂得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当我们遇到社会上伤害人的生命和健康的行为,可以打“110”电话求助,也可以直接到附近的公安部门向公安人员求救,或通知家人、朋友向社会求救。
6.2维护人格尊严
三、知识梳理
(一)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
1.最起码的尊重
2.以营利为目的
3.品德;声望;信誉
4.美名;称号
5.干涉;假冒
(二)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
6.关键时期
7.人格尊严
8.停止侵害
9.人格权利
六、巩固练习
1.B; 2.A 3.ABC;4.ABD;
5. 答: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①人格尊严是指公民作为一个人所应享有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的尊重。②这种尊重不受个人的能力、信用、经济地位、经济状况的影响,其人格尊严都是相同的,即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人格尊严的权利。③违法犯罪分子因违法犯罪而受到法律制裁,但他们依然有人格尊严,他们的人格尊严也受法律平等的保护。
6. 答:李某侵犯了刘某的名誉权。李某受法律制裁说明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李某以小字报的形式,捏造事实给刘某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7(1) 答:学校侵犯未成年学生人格尊严的调查。
(2) 答: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参观访问、座谈会、上网查询、数据统计、观察记录等。
(3) 答:如有些家长和成年人在公共场合随意议论孩子的过错和辱骂孩子,有些学校和教师歧视、辱骂甚至体罚学生。
(4) 答:通过这次社会调查,我懂得了侵犯未成年人的尊严,不仅不利于未成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一种违法行为;未成年学生要懂得如何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权利,全社会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权利,以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6.3保护个人隐私
三、知识梳理
(一)个人隐私权
1.人格尊严
2.个人生理;心理
3.不危害社会
4.个人地位和尊严
5.人格尊严
(二)自觉尊重个人隐私权
6.自己的隐私权;他人的隐私权
7.制止侵犯个人隐私
8.信件或日记;住宅
9.自我封闭
六、巩固练习
1.A;2.A;3.BD;4.ABC
5. 答: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我们现在的立法和司法解释一般把隐私权包含在名誉权中,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以书面、口头形式宣
扬他人的隐私,使他人的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我国其他的法律也从不同的角度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6. 答案:(1)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回答任意两个即可)
(2)李某的行为践踏了他人价格尊严,损害了他人的名誉,给他人造成了伤害;破坏了社会道德,影响了社会秩序;同时也是不尊重自己的违法行为。(言之有理即可)
(3)林某可以和侵权人协商,告知李某她的行为是违法的,要求李某停止侵害,赔礼道歉;也可向有关部门提起诉讼,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出的办法合理、合法、可行即可)
7.(1)答:了解中学生的隐私意识;判断他们能否依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了解他们能否正确区分父母和老师的正当教育方式和侵犯隐私权的行为等。
(2)答:个人隐私权也叫个人私生活秘密权,是指公民希望隐瞒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隐私事,未经本人允许别人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
(3)答:如有些家长和成年人在公共场合随意议论孩子的过错和辱骂孩子,有些学校和教师歧视、辱骂甚至体罚学生。
(4) 答:公民私人领域不受侵犯;禁止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如家庭住址;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如对自己的信件、电子邮件等禁止他人擅自查看、刺探或公开。
河大附中2011-2012学年第六单元测试卷
思 想 品 德
一、单项选择
1-8.CCCA DCBD
二、多项选择
9.AD;10.ACD;11.AB;12.AD
三、请你辨析
13.答: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我们现在的立法和司法解释一般把隐私权包含在名誉权中,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以书面、口头形式宣
扬他人的隐私,使他人的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我国其他的法律也从不同的角度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四、观察与思考
14.答:李某侵犯了刘某的名誉权。李某受法律制裁说明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李某以小字报的形式,捏造事实给刘某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5.答:违法。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和诽谤他人。
(从法律和道德等方面进行分析,吴某的打人行为也是不道德的。)
五、活动与探究
16.答:略(列举的事例合理即可)
17.答:题目:①人格尊严不容侵犯②青少年与人格尊严等。
口号:①我是小公民,我有人格尊严②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③人格尊严不可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