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
一、学习目标
学习类别
| 行为样例
|
智慧
技能
| 知识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
认知
策略
| 通过精细的学习,掌握阐述逻辑的技巧。
|
言语
信息
| 描述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
动作
技能
| 能够正确行使监督权。
|
态度
| 感受宪法权威,提高守法,护法能力,自觉维护宪法权威。
|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难点: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三、知识梳理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1.宪法是国家的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 。
2.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 。
3.宪法具有 的法律效力。
4.普通法律法规的制定必须以 为基础和依据,其内容不能与 相违背。
5.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 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 以上的多数通过。
6.我国现行宪法由序言和总纲、 、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二)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
7.宪法是公民权利的 。
8.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 。
9.人民通过 把国家权力交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
10.我国已建立了一套以 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
(三) 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11.宪法也是一切团体、组织和全体公民的 。
12.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活动的权利。包括 、
、 、申诉权和控告权等。
四、知识拓展
1.宪法就在我们身边,与每个公民密切相关。
宪法与我们的关系主要体现在:①宪法确认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其他具体法律对公民权利的规定和保护,其实也是宪法精神的具体体现和落实。③宪法是公民行为的最高准则,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宪法也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④宪法引导、规范公民的生活,为我们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因此,我们每个公民都离不开宪法。
2.易错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全部问题。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如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普通法律规定刑事、民事、经济等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3.易错点:有人说:“刑法+民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而普通法律只是对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依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它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4.易错点:有的同学认为宪法高高在上,离自己很远
在对宪法的认识上,有的同学认为宪法高高在上,离自己很远,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宪法不仅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等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同时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宪法就在我们身边,与同学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尊严。
5.易错点:“违法可怕,违宪不可怕”的说法对吗?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违宪行为的危害极大,是最严重的违法。在一些发达国家,包括最高法院的法官出差,别的东西可以不带,宪法典却不能不带。宪法是他们最亲近的法律。其实法律的基本属性宪法都具备,只是它的制裁方式不同而已。宪法的制裁方式是特定的,比如,凡是与其相抵触的法律、法规都是无效的,必须予以撤销。像撤销、罢免、质询等等,都是宪法的基本制裁方式。比如,有的省人民政府自行决定,废止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地方性法规;有的县招聘政府未经人大选举或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领导人等。这些都是公然违反宪法的行为,如果我们视而不见,就势必造成对宪法权威的严重损害。
五、中考链接
1.(2011福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家的根本大法是( )
A.刑法 B.宪法 C. 民法通则 D. 行政法
【试题解析】选B。考查点:《宪法》。解题思路:由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位置决定。
2.(2011嘉兴)2011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正式通过,有关法律专家进行了解释,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这是因为宪法( )
A.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首要地位
B.制定与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
C.是实行依法法国的前提和关键
D.具体规定日常生活各个方面
【试题解析】选A。考查点:宪法地位。解题思路: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3.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法制辩论赛上,出现了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B.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C.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权威
D.刑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试题解析】选C。考查点:宪法的认识。解题思路: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权威。
4.近年以来,各地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就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在网上“问计与民”,这种形式说明了( )
①有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
②体现公民参政议政的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③说明公民有权直接参与政府的重大决策
④表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试题解析】选B。考查点:监督权。解题思路:公民监督权的正确行为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新的监督形式体现了公民参政议政水平的极大提高。
六、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最高行为准则是( )
A.中国共产党党章 B.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C.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300多件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600多件行政法规,7000多件地方性法规.这体现的是( )
A.宪法保障 B.社会保障 C.立法保障 D.司法保障
(二)多项选择题:
3. 我国宪法是( )
A.国家的根本大法
B.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C.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唯一行为准则
D.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4. 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与渠道有( )
A.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各级人大常委会反映
B.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
C.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监督
D.采用贴大字报等形式进行控告
(三)辨析题:
5.题目: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四)观察与思考题
6.材料:中学生小吴和小胡在参观博物院的过程中,发现博物院内一些设施遭到破坏,管理混乱,便一方面夸大其词向有关部门反映,另一方面在博物院的显要位置张贴了一张大字报。
(1) 小吴和小胡将发现的一些情况向有关部门反映,这是在行使什么权利?(2分)
(2)我们通常可以通过哪些合法途径行使自己的这项权利?(2分)
(3)公民行使这项权利有何意义?(6分)
(五)活动探究题
6.我校决定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活动,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增强法律意识,普及法律意识,树立法律权威.
(1)请你设计:请你设计几条宣传教育活动形式及宣传标语。(2分)
(2)知识储备:在活动前的调查中,许多人对我国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宪法对公民的作用搞不清楚,请你事先搜集相关知识对人们进行讲解。(2分)(6分)
(3)我来倡议:通过活动,人们普遍认识到了宪法的重要地位及作用,请你就公民应该如何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发出倡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