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研组新闻
聚焦名校课堂,推进教学改革(一)
作者:张秋娟 发表于2016-03-30 09:57:13 】 浏览:1038次 评论:0
  3月23——26日,我和学生处张松副主任、初一年级英语裴莎莎老师、数学杨哲老师一起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由北京四中承办的“走进名校、聚焦课堂”系列活动。

合影.jpg

 
  本次活动的安排十分紧凑,24日上午我们观摩学习了北京市第56中(北京四中的集团校)主题为“目标引领下的网络翻转教学”下的数学和语文两节课堂教学,听取了相关老师对自己课堂设计的解读,初步领略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24日下午及25日全天观摩学习了北京四中(初中部)——主题为“探索价值引领的高效课堂”的全国教学开放日——的思想品德及其他学科的相关课堂教学,并参加了初中思想品德的学科教学交流活动,与北京四中初中政治教研组长王欣老师交流,还观摩了北京四中开设的各级各类选修课,着实受益匪浅。26日,我们还参加了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2016互联网+个性化教育发展论坛”以“探索个性化教育之路,开启‘互联网+教育’新时代”为主题的会议。下面,我就谈谈本次参与活动的收获。
  24日上午,活动主办方同时在北京4中和56中分别举行了相关的开放课堂观摩活动,由于我校正在初一年级实施课堂改革,参会的4位老师均从事着一线教学工作,所以我们舍弃了4中上午的活动开幕式,选择了到56中实地观摩翻转教学的课堂操作,想要感受一下翻转课堂的模式和魅力。北京56中同时提供的有四节课, 但时间安排上是两两重合的,我们四个人便兵分几路,以确保每节课都有人在听。

56中课表.jpg

 
  我听的是鞠丽老师的数学课《倒数的第二个应用》和宋清照老师的语文课《夸父逐日》。数学课讲的是高中课程中研究函数单调性的类似于复习课的一堂课,虽然教学内容我已经不太能听得懂,但很明显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学生在自学网络课程后提出的疑问以及完成相关测试时暴露的不足,特别是针对学生的具体的学情,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对典型问题以及学生集中出问题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以加深理解和掌握。这就避免了传统教学中老师仅凭经验决定教学内容的盲目性和草率性,契合了梁教授讲解的基于大数据分析之后的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的明确性和有的放矢。我讲的都是这个班级学生不会的或频繁出错的,是符合这个班级学情特殊性的。这一点让我对翻转教学的教学模式有了大大的好感。我想,在我经历了鞠丽老师的课堂教学后,我再对翻转课堂发表评论会从认识和感受上更倾向于接受,也会有步骤地在自己的课堂上落实。

鞠丽.jpg

 
  第二节语文课,因为同属于文科,加上文以载道,我听的是津津有味。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短小精悍。老师首先是在网上发布《夸父逐日》的微视频,扩写文段的示例,并要求学生抓住课文的某一处内容扩写片段,同时允许学生在自学的同时提出自己的疑问。接着,老师来上课时,会把同学提出的相关疑惑以及扩写的文段有选择性地整合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中,一方面通过学习小组之间的竞争来检测自学的效果,比如重点字词的释义,整篇文段的句读停顿以及背诵等;另一方面则通过解疑答惑来不断深入地分析夸父的形象,引导学生关注夸父这个人物所代表的精神。完成了这些基本教学内容以后,老师又援引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夸父诞宏志》和余光中的《夸父》两首诗对比,旨在让学生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既要看到夸父身上的执着也要懂得方法的重要性,换个角度可能更加豁然开朗。这堂课老师娓娓道来,学生淡然参与,一切都很从容,没有刻意表演的喧闹,但我分明看到学生非常重视老师在黑板右侧边对每个同学积极参与课堂的记录,我分明感觉到他们每一个都在为小组的荣誉而战,生怕因为自己的表现欠佳而影响到整个小组的名次。
      

拼图.jpg


  两节课的间隙我们还观看了学生的间操以及了解了56中的校园文化,他们开设的一些选修课让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除了必修课的延伸例如数学学科的——函数的图像、通用技术课的——小车的往复运动,还有diy发卡的制作、面点总动员等课程,选修课不仅是文化知识的天地,也是一些生活技能传递的空间。这让我对选修课有了全新的认识。
  

选修课.jpg




Tags:北京56中 观摩学习 心得体会 责任编辑:张秋娟
上一篇聚焦名校课堂,推进教学改革(二)
下一篇“我实践、我快乐、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