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研组新闻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参加全国初中思想品德顶级课堂观摩与展示会感悟
作者:葛燕云 发表于2015-10-07 21:08:31 】 浏览:1520次 评论:0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参加全国初中思想品德顶级课堂观摩与展示会感悟

河南大学附属中学 葛燕云

大家好,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初中思想品德顶级课堂观摩及展示会”,收获很大,也看到了作为一个思想品德教师可能有的更高的高度,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概括为八个字,就是“仰望天空,脚踏实地”。

与会专家指出:顶级课堂要在优质课堂的要求基础上突出 “六个”的定性维度:即“根植生活性以求活;引导思想性以求善;力求科学性以求真; 讲究艺术性以求美;实施活动性以求趣;服务发展性以求实”。使学科教学充满生活情境、价值导向、科学秉性、艺术氛围、动感体验和人文色彩。力求科学性以求真,浸透思想性以求善,追求艺术性以求美,讲究有用性以求实。同时指出:课堂:不应是传授知识的主渠道,而应是探索知识的主战场;不应是静态知识的解剖室,而应是动态生活的对接舱;不应是应试技能的训练所,而应是智慧生成的孵化器;不应是师生表演的大舞台,而应是生命成长的集散地。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追求“顶级”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实现“追求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形成有开放性、创新性、辨识度的“高海拔、接地气”的教学特色

而怎样实现上述这些目标,这几天我也一直在思考,与教研室柳老师在会下也做了一些探讨,柳老师也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在学校也与初中政治组的同志们进行了研讨,下面就结合专家关于顶级课堂的几点建议与我们自身的教学工作,谈一些浅见。

1.素材遴选

在选择上课所用的素材中,我们都常经历这样的过程:不知——太多——纠结——沉淀;当我们要上某一堂课的时候,我们第一感觉是不知道要用什么素材,而当我们开始准备的时候,又会发现有太多的素材在那里,这时候我们又开始纠结用什么,怎么取舍,而取舍的过程也就是沉淀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对这节课也有了更高更深的认知。说到这,我想到我的一次上课经历,给初一的学生讲《调控情绪》一课,喜怒哀惧四种情绪,我选择了四个新闻来表现,钓鱼岛事件表现怒,汶川地震表现哀,叙利亚战争表现惧,这三个材料的选择在课堂上都产生了很好的共鸣,课堂进行的很流畅,在选择“喜”这个情绪的材料时,我选择的新闻是河南省提前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1000多万年满60岁的老人每月开始领取养老金。当时我选材的时候,觉得这是河南新闻,会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自豪感,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这个新闻,学生知道的很少,而且养老金这个词,离城市的初一学生的生活也比较远,反而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素材遴选的标准:不需高端、大气、上档次,但需典型、独特、有内涵。

2.课堂提问

1)把问题设置在“最近发展区”以诱思;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还是刚才的课例,我在讲课中,就河南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的意义进行了解释,学生才理解了这中间的喜悦。往好处说,这超越了简单的发展区,进入了下一阶段的水平,为初三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埋下了伏笔。但同时我也觉得这个跨越度有些大,对这堂课本身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有些干扰。

2)把问题设置在思维矛盾区以导辩;

本次会议所听课中,我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是《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一课,怎样正确行使权利是很难引起学生共鸣的知识点,而在这堂顶级课堂中,这位老师选择了一个新闻《后妈殴打孩子致重伤》。她的问题设置是这样的,首先是问学生对这件事的感觉,学生回答的很容易,回答问题的角度也很一致。接着引入新闻的下一段,后妈被人肉,受到很多攻击,再问学生的感受,这时候学生的回答就有了不同的思考,这时候新闻又在发展,证明这是一个假新闻。这时候再让学生谈感受,这时候思维的矛盾区不断的深化,学生对于怎样正确行使权利也就有了更真实与深刻的心理认知。

3)把问题设置在生活感悟区以引趣; 4)把问题设置在情感体验区以激情等我就不举例一一论述了。我们每一个教师都知道,课堂问题设置其实是一个非常困难的环节,设计什么样的问题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发展,是我们一直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3.过程设置

1)按学法表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分享—反思提升

2)按内容表述:活动形式(情境设置)+教学内容

3)按板块表述:学习方法+生活主题

如:观察社会、发现生活—合作探究、提炼生活—判断运用、指导生活

4)按主体表述:学习内容+学习主体

5)按活动表述:活动名称(形式)+学习内容

4.课型选择

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内容非随意化,活动非游戏化等等。

首先是活动要内容化。这是我们很多老师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图个热闹。一节课下来,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的情绪高涨,轰轰烈烈的。但整一节课给学生留下的只是这个视频很精彩,那张图片很华丽,小组合作很成功,那一位同学总结很到位,仅此而已。那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活动体现了我们教材的哪些观点,联系密不密切,学生掌握了多少。如果忽略了这一些因素,那活动本身就变得无任何意义了,或者说是属于无效教学了,是只重形式,不重实质内容的,结果是失败的。其次是内容要活动化。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参,读懂和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然后再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心理等特点,选取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形式,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来串起本节课我们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和重要理论观点,来完成这个“导”的任务。如果只是重内容而轻活动甚至没有活动,那又回到了我们传统的教师满堂课主讲枯燥理论的教学模式。所以说,只重内容或是只重活动,走其中一个极端都是行不通的,这样的课堂都是有缺陷的,而应该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活动中有内容,内容中有活动。内容不能随意,活动不能变成简单的游戏。

5.教材处理

1)基于教科书的课程资源整合性使用;

2)基于整体教学进程中的主干性使用;

3)基于具体课堂框节中的灵活性使用;

4)基于教学逻辑需求中的调整性使用;

5)基于教学情境推进中的呈现性使用。

总之,对教材要“抓大放小、删繁就简、按需剪裁、掰碎重塑、逐渐到位、活化开放、立体构建”的策略进行处理。

道理很简单,但真做起来却是非常之困难,我今年带初三的思想品德,我就在教材处理上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我们知道本身广东版的材料在使用上就与河南的省情有很大的出入,今年4月出版的《考试说明与检测》又与往年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怎样融合教材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是我今年备课中的一大难点,所以也把问题提出来,请在座的各位专家老师给对帮助,就是今年的初三思想品德课,我们怎么讲,讲什么。

6.主体尊重

在本次会议中,赢得全体听课老师掌声最多的,都是学生的活动与学生稚嫩的发言。所以,最生动的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构建的,但更是学生建设的。这是初中课堂的优势。生动源于学生的兴趣;生动活于学生的参与;生动美于学生的思考;生动在于学生的收获。

新课程下的政治课堂结构要素是以置身学生生活领域为逻辑起点打造生活课堂,以突出学生活动探究为过程推进打造活动课堂,以重视学生情境感悟为身心状态打造体验课堂,以关注师生生命成长为目标价值打造生命课堂。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是没有未来的。但在仰望星空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脚踏实地,低头思考。我有幸参加这样的会议,给了我一次很好的仰望星空的机会,而这次发言的机会,又让我能够更脚踏实地的思考今后的工作。所以: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是这参加这次会议的感悟,也把这八个字作为我这次发言的题目,与大家共勉。

 

此文为2015930日开封市思想品德教研活动发言稿 

 

Tags:全国初中思想品德顶级课堂 责任编辑:葛燕云
上一篇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一)
下一篇2015年河南省中学地理优质课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