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顶礼膜拜的还有衡水中学化学教练张老师,他们的学生目标不是省一,而是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牌。他热情真诚的分享了他们宝贵的经验。例如如何设置课程、如何培训竞赛团队、如何选拔竞赛苗子,如何建立竞赛班等等。吴勇老师最后还介绍了比较适合老师以及学生攻读的竞赛教材。同时强调,网上的竞赛教程题库等都是不全面不专业的,只有从大学教材的知识体系出发,将高中与大学内容整合,吃透,才能讲好竞赛。


此次培训让我深深感受到:
1.竞赛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一个团队。根据竞赛内容分为一些小的模块:有机,无机,结构,实验,每人专攻一个模块,分别针对该模块内容进行培训。
2.对学生的培训要从高一开始,无机和有机同时进行,先横向建构知识基础,到高二时再纵向复习。
3.竞赛苗子(省一等奖选手)的选拔要慎重,文化课总体排名前百分之三,习惯好,思维还要灵活,意志坚定,不能贪多,不适合竞赛的学生非要去学,不但竞赛无法取得好成绩还浪费了精力,高考不理想。
4.作为竞赛教练,应该充分了解竞赛要求、竞赛试题、竞赛趋势等,要有持之以恒学习的毅力,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
我们深知奥赛的成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他是需要团队合作的一项艰难任务,他是需要最优秀学生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他是需要校内辅导与校外培训完美的结合,他是需要家长、学校、年级主任、班主任等各方位的鼎力相助。很显然化学竞赛之路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曲折小道,但我们全体高中化学老师定
抱着“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决心与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