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研组新闻
关于参加“第七届全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学术研讨会暨张宪魁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研究30年研讨会”的学习汇报
作者: 发表于2015-08-21 17:52:46 】 浏览:2089次 评论:0

关于参加“第七届全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学术研讨会暨张宪魁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研究30年研讨会”的学习汇报

物理组  靳锐  王吉科

接大会组委会通知,经学校同意,靳锐、王吉科两位老师代表物理组参加了这次物理界的全国性会议。与会专家带来了新的课改成果和新的教育理念,与会老师间开展的交流讨论,使参会者都感觉收获良多,受益匪浅。

曲阜第七届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研讨会合影.jpg

IMG_1303.JPG

IMG_1302.JPG一、李春密教授的报告

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春密教授在会上作了《物理教学改革与科学方法教育》的报告。

李教授梳理了课程改革的流程:双基——三维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总结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现实问题:1)培养目标不能适应发展需要;2)课程结构不合理;3)课程内容繁难偏旧;4)课程实施偏于教书背书;5)课程评价重选择、轻发展;6)课程管理过于集中。指出了当前实施的“三维目标”所存在的问题:1)三维目标在实践中的失语,也就是三维目标行为动词的描述太抽象,可操作性缺乏,导致教师理解上的不一致;2)无法践行模块结构体现的选择性,主要源于教师理念的不更新、高考模式的决定性;3)课程内容多维衔接的缺失,初、高中物理内容的不衔接直接引发了诸多省市的高中文科生激增,高中物理的选修导致了物理知识的不完备、不同一也给大学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4)教学方式的有效性亟待关注与研究。解读了科学素养的概念:科学素养应该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过程与方法、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互相联系,构成了科学教育的立体画面。指出了下一步的改革方向:学科核心素养。

李教授指出物理学1)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基础;2)是严密的理论科学——逻辑关系;3)是定量的科学——数学表述;4)是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思想方法;5)是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科学——应用价值。并引用赵凯华先生的话说:今天的物理学不能用研究对象来界定,因为物理学是所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物理学代表着一套获得知识、组织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有效步骤与方法,把这套方法运用到什么问题上这问题就变成了物理学。物理学所研究的领域是无穷的,物理学的方法确是有限的,用有限的方法来统领无限的知识,这正是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价值之所在。

二、张宪魁先生的报告

张先生所作的报告,更像是一场对自己工作生涯的回顾。张先生开篇就说到,对于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有关理论,我前面说了很多,在这里不想再做赘言。我希望通过回顾我的经历来对给予我帮助的前辈表示感谢,也希望在座的各位通过我的经历知悉如何做学问。此后,张教授有声有色的讲述了形成较完善的物理科学方法理论的过程,确立了系统五法——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学的学习方法、物理学的教学方法、物理教学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物理教学资源的开发方法。从中看到了张教授眼光的独到性、做学问的锲而不舍、提携后辈的大公无私。正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李正福教授所言“潜心三十余载孜孜不倦,科学教育方法硕果累累”,正可作为张教授工作上的真实写照。

三、分组会议

分组会议包含了公开课、微课视频、以及论文等内容。其中引起我们兴趣的是微课视频。

金乡县教研中心的祝常法老师讲到了制作微课的一些基本要求:1)微课的三个部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小结;2)设计思路做到“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过程方法化和思维可视化;3)努力做到“三性”——科学性、趣味性和艺术性;4)力争三突出——突出物理实验、突出物理科学方法和突出联系实际;5)努力实现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学生的学、有利于教师的教和有利于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祝常法老师还当场展示了微课制作的演进过程,为了能够达到上述目标,他们在录制案例《运动的世界》时,经历了四易其稿,才做出了让自己满意的作品。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真是让人佩服。

当然,这也为我们学校物理组的科研提供了前进的方向,后期可以在微课制作上做些有益的尝试。

四、颁奖

    在此次会议上,靳锐老师所作的微课和王吉科老师的论文也获得了评委们的认可。IMG_1237.JPG

IMG_1305.JPG

    

Tags:会议 责任编辑:靳锐
上一篇高中物理集体备课
下一篇2015年河南省物理实验创新大赛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