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资源
如何指导学生背诵
作者:冉明远 发表于2011-05-17 17:30:04 】 浏览:2505次 评论:0

如何指导学生背诵

 

       讲清背诵的意义

 

背诵的意义并不局限于在高考中应付名句默写题,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记诵一些名家名篇是十分必要的。对理解课文,规范语言,开发智力,提高表达能力都大有裨益。

其一,背诵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苏拭的“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朱熹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即是强调在反复吟咏中加深理解。这是因为背诵是熟读的结果。学生对课文每读一遍都是一个感知的过程。

        其二,背诵能够帮助规范学生的语言。课文是经过选择、锤炼的文章,有的还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是规范的书面语言。在背诵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书上的规范化的语言,潜移默化地进行吸收,久而久之,原来不规范的方言土语和不良的语言习惯逐渐地被规范的书面语言所代替,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其三,背诵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背诵是有意识记的过程,学生通过反复熟读,加深大脑皮层的暂时神经联系,产生持久的稳固的记忆,从而锻炼了记忆能力。通过背诵积累了大量材料,不仅有储存的作用,而且还有检索的作用,可以发展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其四,背诵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背诵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名篇,他们的材料库会在背诵中不断地被充实。在作文时,就可以得心应手,意到笔随。

        教给背诵的方法

 

 明确了背诵的意义,如果能再跟学生介绍一些背诵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规律,就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背诵效率,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行语文积累。

        一、适时激励

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期间,受激励的程度愈高,学习的动力愈大,且有积极的正面效应。因此,在指导学生背诵时充分运用激励手段,形成激励机制,也是提高学生背诵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①需要激励:就是讲清背诵的意义,使背诵成为学生内在的求知需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背诵是自己所需要的。从而激发起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内驱力。

        ②目标激励:让学生明确目标,在实施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做到在总目标的指导下,有序分解,分层落实,逐层递进,使学生对古诗文背诵的积极性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和较为稳定的状态,形成有效循环,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

        ③竞争激励:就是通过时间、数量、速度等方面的限制,造成学生一定程度的紧张心理激励,置学生于角逐逼迫中背诵,于疾速思维中背诵,用适度焦虑造成学生一定的紧张,提高背诵效率。

        二、化整为零

       心理学家们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人数相等的两组农民被安排在一块麦地的两边,不同的是,在一侧的田边每三米插一面旗子。两组人同时开始收麦子。但是人们发现有旗子的这一组要比另一组快得多,而且越靠近旗子的末端,速度就越快。心理学上称这种加速现象为目标斜率。目标斜率原理告诉我们:一个人,离他的目标越远,‘心情越平静,情绪越松弛,内在冲动越弱,工作速度越慢;离他的目标越近,心情越激动,情绪越紧张,内在冲动越强,工作速率和目标达成度也随之提高。因此,背诵中我们也应化大目标为小目标,用一个一个小目标的成功来加速大目标成功的进程。

    实际教学中我一般是把节作为背诵小目标,背诵完一节再进入下一节。节的确定可以是自然节,也可以是某一层完整的意思。如指导学生背诵荀况《劝学》一文,可将全文分解为四个背诵子目标:①中心论点;②学习的意义;③学习的作用;④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其中“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再分解为三个小目标:a.积累;b.坚持;c.专心:这样学生每次的背诵量就相应变小,背诵小目标的达成速度也相应变快,学生能保持较高的效率累积完成总目标的背诵量,并且感觉背得分外轻松。

 三、化无形为有形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新习得的意义必须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找到相应点,新的意义才能在学生大脑中持久保留。认知结构含有许多空位,以便容纳新的知识,识记者能按图式迅速捕捉文中关键信息,并一一填人相应空位,所以记忆速度较快。   

        运用这一理论,我曾用“图示纲目法“指导学生背诵陶渊明的《归去来今辞》:操作如下:教师将课文内容进行概括并设计成图例,绘于投影片上,内容为“辞官(8句,再分自责、自恕两层,各4)——归途(4)——抵家(4)——家景(4)——室乐(4)——园趣(8)——申志(4)——交往(4)——出游(8)——抒怀(12句,再分三层,自问4句——自答6句——点旨2)”,学生对照纲目对号入座,了然于胸,既背出内容,又加深理解。

        四、化单调为生动

        科学记忆的本质特征是伴现象记忆,背诵应充分重视这项规律。脑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有分工,右脑半球是形象思维中枢,具有潜意识功能。在背诵中揉合音乐、画面等视听手段,可以充分运用人的右脑功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领悟,从而实现对课文内容的强烈感知,深刻体验,牢固记忆,达到“品诵心惟”。

        这项理论对于古诗词的背诵尤为适用,常用方法有“配乐吟唱法”、“视听吟诵法”和“以手写形”等。我在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首词时,分别配以《三国演义》电视剧片头画面音乐和青年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来帮助学生背诵理解两首词,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激昂,几遍下来,学生就已吟诵自如,且极富情感。至于“以手写形”,让学生一边记诵一边用左手在空中比画,是我们在指导学生背诵时一贯坚持的做法。

协助整合内容

 

尽管课内要求同学们背诵的内容并不多,但是课外的东西犹如汪洋大海。时间紧任务重,对繁富的内容进行遴选、规整,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认为高考首选的材料大体上有下面这几类:

 

(1)揭示人类社会、客观事物一般规律,人生哲理。如: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记》1997年)

(2)表现崇高理想、远大志向、美好情感、高尚情操、坚强意志、宽阔胸怀。如: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1997年)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3)描写景物意境优美、意味深长。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1998年)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4)激励爱国情感,具有民本思想。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其他暗合时代思想的,如民主、科学、和平、发展以德治国等类名句也应加以重视。

 

至于以下几种句子,考试的可能性则不会太大:

 

(1)不合新时代旋律的句子。如: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

 

(2)消极、片面,描写失意、彷徨、抒愤的句子。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神仙传》)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3)描写婚姻家庭生活的句子。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

 

(4)生僻、艰涩,虚字较多的句子。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总之,一般首选的应是中国古代、现代名篇佳作中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

语言简练,内容健康,含义深刻的句子。

Tags:语文 责任编辑:冉明远
上一篇《口技》教案
下一篇2011高考必备语文试卷(2009年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