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感恩、学霸的回忆
三年一晃而过,一茬一茬学生从附中毕业。每一茬学生都留给附中很多的喜悦和回忆。忘不了他们在附中初中部三年学习生活的每一天,三年前他们带着红领巾来到附中,三年后他们带着团徽离开初中部;三年前他们带着稚嫩的脸庞来到附中,三年后他们带着阳光的心态离开初中部。三年来他们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三年来他们施展着自己的才华,三年来他们努力让自己成为学霸。初中三年的点点滴滴地成长已成为学生、家长、老师、学校永恒的记忆。
经过2019届初三年级全体师生三年的共同努力,在2019年的中考中,参加中考674人的附中初中部创造了新的辉煌(此团队在2016届中考中获得开封市前十名2人,其中一人获开封市第一名)。660分以上3人(均为开封市前十名),620分以上91人,尖子生人数及其占总人数比重、平均分均名列前茅。
我与附中的故事
三年前,懵懂来到世间;三年后,翩然成为少年。
河大附中2019届12班:王子衡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附中这三年,我不断蜕变,这里的一个个故事刻在我的心中,为我偏执的外壳铭上了一道道裂痕,使我静待破茧成蝶的一天到来。三年过去,虽各奔东西,但似乎还留有许多故事,值得去细细品味。毕竟,每个人在附中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经历啊。
初见·初见天窗一点明
第一次来到附中,这里便揪住了我的心。我看见操场上尽情挥洒活力,相互配合的同学们,我看见教室中手舞足蹈,激情四射的老师们,我看见小花园中生气勃勃,争芳夺艳的植物们,无不洋溢着学习的紧张氛围,但又不乏课后的轻松和愉悦。经过一番努力,我考上了这里,于2016年8月25日正式成为河大附中的一员,登上了前往军训场地的车。车上我结识了一些好朋友,军训就与他们一起度过。军训,必定会成为同学心中对学校教育的第一认识,也会成为风雨人生路上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军训炼钢场上,我见证了附中老师的无微不至,见证了附中同学的坚强意志,当然也见证了附中的关爱、老师同学的配合。这必将成为我记忆中无法抹去的一部分,一个铭记于心的故事。
又见·报答平生未展眉
说起了附中,便不得不提我与老师发生的故事。先前我认为老师并不平易近人,但附中改变了我的想法。这里的老师出口就是一个段子,课堂气氛十分轻松;而且老师对于同学们的一再戏谑并不恼火,只是和着我们,进一步活跃气氛。可附中老师可不仅限于此。人们常将老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但我想把附中老师比作碘酒,为你消除了伤口的隐患,自己却在风中飘摇,最后慢慢消散。记得那次吃完饭回班,感觉喉咙里扎了个小刺,便赶忙跑去找老师。老师先是一惊,随后便细心查看、询问我的状况。学校医务室对此无能为力,老师便赶忙拉着我,向医院赶去。穿过学校大门时,门口的灯光恰好照在老师的脸上,照亮了一颗汗珠。汗珠极力掩藏自己的焦急,却被灯光照得格外显眼。为掩饰尴尬,他还叫来了许多同类。但老师不在乎,叫了一辆出租车。挂上号,他便带我迅速赶到治疗的地方。无奈医生出去了,老师让我在一旁坐着,自己在走廊中踱步。不算亮的灯光无法将整个走廊照得通亮,但仍能在灯光中捕摄到老师紧咬的牙,成了一条缝的眼,以及,依旧的,汗珠。老师被照得发亮,我的心也亮堂了起来。老师嘴里念念有词,似乎是在责备医生的失职,又似乎是在为我祈祷。医生来了,刺取出来了,老师长舒一口气,还露出了释然的微笑。或许这就是附中的老师吧。
后见·落花时节再逢君
中考完了,毕业典礼来了。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有说有笑,似乎在为自己的毕业感到欣喜,但我心里却有一些悲凉。陪伴我三年的同学,给我无数故事的母校,在毕业典礼结束的那一刻,就与我说再见了。回到班里,许多同学开始道别。虽然没有泪花,但离别的气氛还是整得班里很压抑。不一会,老师来了,眼眶红红的,但却装出一副高兴的样子,提高声调跟我们宣布:“孩子们,你们,毕业啦!”班里掀起一片欢呼声,却又传来一阵阵唏嘘。似乎,我们暂时已经不再在这个学校学习了。但是百年校庆即将到来,我们又怎舎离别?所以,我高中还是选择在附中。我不怕失败,因为有母校在这里。母校见证了我这三年的点点滴滴,我也要很骄傲地告诉我的母校:你的故事,我见证了。
但是,即使是暂时的分离,也度日如年般煎熬。我的同学们,我的母校啊,等到赤道飘起鹅毛大雪,等到眼泪将细沙溶解,等到不再拥有令人恐惧的黑夜,我们再分离,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