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
“第三届语文教育论坛”与会心得
作者:郭晓平 张丽萍 发表于2016-12-12 14:58:15 】 浏览:1551次 评论:0

“语文之美,教育之责——第三届语文教育论坛”于1289两天在华东师大召开。会议日程安排紧凑,学术报告、论文发布、学术发言、专家点评,一场接一场,早上8点半开始,中午短暂休息,下午一点半继续。参会的语文学界大咖云集,北大中文系陈平原教授,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著名特级教师、87岁高龄的教育家于漪女士,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步根海老师,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诸多业内知名教授,他们从不同角度对语文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看法。

 

陈平原教授指出了人文学科在当今社会的不受重视的问题,阐释了坚守人文学科阵地的重要性,认为“语文教学的门槛很低,堂奥却极深”,如何在沉潜把玩与博览群书之间,找到合适的度,值得读书人认真思考。在如何处理语文素养和语文技能的关系问题上,王宁教授赞同把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看作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不仅是正本清源,而且返璞归真,对语文的可持续发展功德无量。

 

关于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问题,语文课程标准的表述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被定义成了万能课程,肩负起了重要的历史责任。徐默凡老师认为,直接教出来的人文精神都不是语文,语文教师只应是语文技术的导师,只有通过教学语文技能而使学生读出来、悟出来才是语文教学中弘扬人文精神的正确途径。

 

在阅读教学方法指导上,两位论文发布者都认为阅读教学应该既有学生在课内外的大量阅读,又有教师教授合宜有效的阅读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点拨,学生大量自由阅读和教师直接教授阅读技能,两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参加此次论坛,聆听专家报告,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分享的是语文教学上的“琼浆”“醍醐”。报告者从理论和教学实践层面,高屋建瓴对语文和语文教学作的精彩阐释,使我们分享到了较新的教学理念、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中的一些困惑得到解答,做合格语文人的信念更加坚定。

 

上海之行,时间短暂,收获颇丰。

 

 

Tags:语文 教育 责任编辑:郭晓平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校本研修中的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