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放歌 讲课:闫雪飞 听课:音美组
一、 导入部分:
播放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说出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这首歌的音乐元素来源于民歌,由此引入今天所讲的内容——民歌、
二、 民歌的概念:
1、
民歌总的来说就是民间歌曲。
2、
是历代劳动人民集体创造并口耳相传的歌曲。
3、
一些专业音乐音乐工作者在此基础上加工、编创,并被群众作为民歌传唱的歌曲。
4、
民歌按照体裁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类。
劳动号子——通俗的来说就是伴随劳动中带有呼声的歌唱,它是民歌中产生最早的体裁类别。
歌曲形式:在劳动过程中,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和呼号。
音乐形象:粗狂豪放,坚定有力。
节奏特点:律动性较强。
演唱形式:独唱、齐唱、对唱和一领众合。
三、 作品欣赏:
劳动号子《川江船夫号子》,四川民歌。
作品生动的展现了川江行船的劳动过程和船夫们坚定、乐观、勇敢的精神品格。
全曲包括:平江号子、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摊号子、拼命号子。
(分段来欣赏、讲解)
四、 学唱歌曲:
1、劳动号子《边区十唱》
作者,张寒晖,创作于1945年6月,是在陇东民歌《推炒面》的基础上填词创作完成的。《边区十唱》即后来的《大生产》,也叫《军民大生产》。
2、完整的欣赏一遍,找出较复杂的节奏型,老师示范唱。
老师放慢速度唱一遍,之后领着学生一起合唱一遍。
男女生互换领唱、合唱,找同学起来领唱。
五、 作业:
1、
利用网络找出一首劳动号子题材的歌曲。
2、
和同学搭档演唱《边区十唱》,体会一领众合。
教学反思:
本单元主题二西部放歌分为两个课时来讲解,本节课讲的是劳动号子。
第一导入部分和下边引出的民歌的概念衔接
的不够好。在了解民歌的含义和分类之后,让学生欣赏了一首非常具有劳动号子代表性的作品《川江船夫号子》,由于整个作品较长,把分为了七个部分来分段欣赏并讲解。需要改进的是,这一部分的部分段落讲解的内容过多,占用课堂时间多了,例如第一段的平江号子。需要注意的知识点可以在学生边听的同时简单做一下讲解也可以。所以欣赏和讲解的部分过多了,学唱的环节时间就比较紧张。必须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来学唱,自己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