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我们都是公民
一、学习目标
学习类别
| 行为样例
|
智慧
技能
| 运用公民身份确认的规定,判断某一个人在具体情境中的国籍认同。
|
认知
策略
| 通过分类的学习,掌握归纳的技巧。
|
言语
信息
| 描述公民的内涵,用语言说明国家与公民的关系
|
动作
技能
| 能够纠正别人对于儿童、出国人员或犯罪人员不是中国公民的错误观念。
|
态度
| 强化对自己中国公民身份的认同和责任,深化国家观念,增强法律观念,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公民身份的确认与公民身份的内涵。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三、知识梳理
(一)公民身份的确认
1.公民指具有一国 ,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 。
2.我国法律规定,凡具有 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3.我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 国籍。
(二)公民身份的内涵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和核心是 。
5.作为公民,我们具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 和公民 。
(三)树立公民意识,做个合格公民
6.法律是通过确立 的关系来发挥作用的,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有关权利与义务的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行使 ,自觉履行 ,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四、知识拓展
1.双重国籍
双重国籍,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承认双就承认仨,或更多!加拿大是其中之一,美国是偷偷的承认(不明讲). 双重国籍是国际上许多国家普遍默许认可的一种方式。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许多欧美国家都尊重.大多数国家不承认自己公民因获得外国国籍而丧失本国国籍,例如法国人不论以何种方式取得外国国籍,法国仍视之为本国国籍。
一个国家不承认双重国籍,主要考虑的是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公民的管理。从法律上讲,双重国籍有可能为一些犯罪分子逍遥法外或获得从轻处罚提供机会,因为有的行为在一个国家是违法,在另一个国家则不违法;有的行为在一个国家要受到重罚,在另一个国家则只会受到轻罚;在审理程序上也有很大不同,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这是世界上多数国家不承认双重国籍的重要原因。
承认双重国籍的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西班牙,菲律宾,意大利,印尼,印度,韩国,瑞典,捷克,以色列,瑞士,美国等。
2.公民与人民的区别
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凡具有我国国籍的都是我国公民。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相对于敌人而言,凡是拥护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范围。公民既包括全体人民,也包括被专政的对象(敌人)。
3.易错点:只有18周岁以上的人才成为公民。
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公民是个法律概念,通常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的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同时也承担义务的人。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这就意味着,只要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无论年龄大小,都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公民和国民在法律上是同义词。有的国家干脆就把公民称为国民。我国在建国初期曾用过“国民”这个词。1954年制定的宪法中改用“公民”。目前,在我们国家里,绝大多数公民享有全部公民权利,极少数实施犯罪行为而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虽然不能享有政治权利但还享有经济、教育、劳动、休息等方面的权利。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摘录
(1)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2)第四条父母无国籍或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3)第九条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
(4)第十二条国家工作人员和现役军人,不得退出中国国籍。
五、中考链接
1.中国篮球运动员姚明曾因为自己的肖像出现在可口可乐饮料包装上,以侵权为由将可口可乐告上法庭,要求赔偿1元钱,并公开道歉。以下对姚明的做法评价不正确的有( )
①姚明为1元钱打官司得不偿失
②姚明的维权意识强,可取;但其行为是小题大做,不可取
③姚明打官司是为了出名
④姚明有很强的法制观念,懂得如何依法维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试题解析】选D。考查点:维权意识。解题思路:姚明针对可口可乐公司侵犯自己肖像权的行为依法维护,体现了姚明有很强的法制观念,懂得如何依法维权。
2.许多“90后”的小网友们都将QQ头像更改为五星红旗、跳动的红心等标志,目前这些QQ头像已经红遍全国,掀起了红色高潮,形成了一种时尚潮流。这些“90后”的小网友们的行为( )
①是具有国家观念的表现
②是具有正确公民意识的表现
③是具有爱国主义情感的表现
④是故弄玄虚、好卖弄和表现自己的做法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试题解析】选C。考查点:国家观念和爱国主义。解题思路:试题材料说明了“90”后具有正确公民意识、国家观念和爱国主义情感。
3.下列选项,属于具有公民道德的是( )
A.小吃店的老板对忘记带钱的小王说:“没关系,下次带来给我就好。”小王满口答应,可心理却想:我才不会给你呢。
B.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老奶奶上了车,小李赶快把自己的座位让给她。
C.小雨的姑妈从外国带回一盒漂亮的水彩笔,小雨的好朋友小虹不小心弄坏了一支,小雨哭着喊着一定要小虹赔一盒。
D.班上转来一位腿部有残疾的同学小童,小鹏常在其他同学面前学小童走路的样子。
【试题解析】选B。考查点:公民道德。解题思路:主动帮助弱势群体是良好公民道德的体现。
4.下列哪些行为体现了公民的民主意识( )
①参加选举投票
②常向班主任打小报告
③通过新闻媒体揭露社会问题
④给人大代表写建议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试题解析】选B。考查点:民主意识。解题思路:通过合法正当的途径来行使或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利,是有民主意识的表现。
六、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指 ( )
A在中国出生的人
B.除违法犯罪以外的中国人
C.生活在中国国土上的人
D.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
2.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和核心是( )
A.社会主义法制
B.人民代表大会
C.人民当家作主
D.宪法公民当家作主
(二)多项选择题:
3.小梅的父亲嫌他是个女儿,出生后就将她寄养在外婆家,很少过问,也不承担抚养费,小梅只好到法院起诉,法院判决其父母补偿多年来的抚养费,并定期支付小梅的抚养费(含教育费用),直至她有独立生活能力。这一材料表明公民权利 ( )
A.受法律保障
B.没有保障
C.受国家保护
D.得到家庭保障
4.某班准备召开关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主题班会,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资料,你认为值得继承和发扬的有( )
A.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
B.责人之心责己,恕人之心恕人
C.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D.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三)辨析题:
5.题目:有的同学说:“我一不违法,二不犯罪,不会与法律打交道;另外,自己的年龄还小,尚未长大成人,与法律没有什么密切联系。”
(四)观察与思考题
6.几年前,一位女工路过苏州河,见一女青年正在河里挣扎,她立即将提包放下,不顾天黑、水急、危险大,毅然跃入河中,救出那个即将沉没的女青年。她上岸后,发现自己的提包不见了,提包里面有证件和钱等物品。事后,人们都传诵着这位女工舍己救人的事迹,赞扬她是一位道德高尚的人,同时也谴责那个趁机偷走女工提包的人。
(1)这位女工舍己救人的事迹,为什么被人们称赞?
(2)对材料中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你有何看法?
(3)我们青少年学生应向这位救人女工学习什么?
(五)活动探究题
7.某学校八年级(4)班学生要举行“做个合格小公民”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活动。
(1)请为本次活动拟定一个主题。
(2)请列举3种活动形式。
(3)请谈谈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