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资源
11-12思想品德八上2.2平等待人学案
作者:丁晓祥 发表于2011-09-28 09:54:51 】 浏览:1897次 评论:0

22平等待人

 

一、课标要求

 

    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人格的平等及如何做到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难点: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

 

三、知识梳理

 

()尊重平等的人格

 

1.每个人天生就应该享有        的生命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权利。

 

2.怎样认识人人平等:

 

1)人与人之间平等,是指                    上是平等的。

 

2)在人格上,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都不容轻视。

 

3)在法律地位上,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利,都应平等地履行法定义务;金钱、身份地位等差异均不能超越人格尊严,更不能超越人们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平等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今天,        已经是全世界公认的共同价值。

 

(三)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

 

1.人与人的差异表现:金钱、地位、相貌、智力、能力、境遇和条件等等。

 

2.对待差异的态度:增强       意识,        对待他人,相互取长补短。

 

(四)消除歧视,平等待人

 

1.怎样做到人人平等:(1)正确看待人与人的         是我们做到平等待人、取长补短的现实基础;(2)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尊重他人,以         的态度对待他人、不凌弱欺生,不以贫贱智愚论人。这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2.弱势群体:弱势群体就是社会上处于          的人群的总称。他们包括:女性、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农民工、学生等。

 

3.如何对待社会弱势群体:首先要平等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            ;其次,要自觉维护他们的             ,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四、知识拓展

 

关于平等的格言

 

(1)我们认为这是不言而喻的真理,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托·杰弗逊)

 

(2)在自然法则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3)斯巴达人原则是:正义就是平等,但平等并不就是正义”.(爱献生)

 

(4)有平等就不会有战争.(梭伦)

 

(5)所谓平等,就是穷人不占富人的便宜.(亚里士多德)

 

(6)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任何超出这个范围的平等要求,都必然要流于荒谬.(恩格斯)

 

(7)平等或许是一种权利,但却没有任何力量使它变为现实.(巴尔扎克)

 

(8)所有人都应该是兄弟,这只是那些没有兄弟的人们的幻想.(夏尔·尚肖那)

 

(9)只要世界上还存在一部分不得人不服从另一部分人的现象,平等就无从谈起.(威·吉尔伯特)

 

(10)行使权力的人民和被人民行使权力的人民,不会总是同一类人.(约翰逊·斯图亚特·穆勒)

 

(11)一个社团的基本努力或许就是设法使其成员平等,但其成员个人的自尊心却总是希望自己出人头地,在某处形成某种对自己有利的不平等.(德·托克维尔)

 

(12)想获得平等竟如此困难,原因在于:我们只想与上帝共享它.(享利·贝克)

 

(13)平等者最能与平等者相投.(西塞罗)

 

五、中考链接

 

1.(江苏常州·不定项)人们在现实中存在着各种差异和不平等,引起这些差异的原因包括(        

 

A.种族民族的差异

 

B.文化语言的差异

 

C.外地人与本地人的差异

 

D.性别的差异

 

【试题解析】人们在现实中在方面存在着差异,引起差异的因素也有很多,四个选项都是引起差异的原因.

 

2.(江苏常州)你们班上来了一名新同学,他说话的时候有点口吃,你们班有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口吃王子”对此,你的态度是(      

 

①阻止这类同学的行为,这是很伤人自尊的

 

②要学会尊重他人,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不能取笑歧视他人

 

③冒犯了别人的尊严,极易制造矛盾,找老师加以制止

 

④呼吁从校园中清除侮辱性外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试题解析】起外号侵犯公民的名誉权,这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正确的态度是阻止杜绝这类行为的发生,还要注意运用正确的途径却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3.(江苏姜堰)做到平等待人,就要摒除陈腐观念。等级社会遗留的陈腐观念是指(     

 

A.真心待人

 

B.诚实待人

 

C.歧视他人

 

D.平等待人

 

【试题解析】等级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体现在方面,遗留下来的陈腐观念很多,其中歧视他人是等级社会遗留的典型陈腐观念.选C

 

4.(河北·多选)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就要富有同情心,感同身受,推己及人。下列不属于尊重他人的表现的有(    )

 

A.只接纳别人与自己相同的方面

 

B.不容许他人有超越自己的地方

 

C.根据别人的缺陷给对方取绰号

 

D.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

 

【试题解析】A项违背了"求同存异"的原则;B项中,因为每个人都独特的生命个体,都自己的尊严,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C项属于侵犯公民的名誉权;D项属于尊重他人表现;尊重他人表现为: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劳动。本题选择ABCD

 

六、巩固练习

 

1.现代社会中每个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是       

 

A.尊重他人,以平等的态度待人           

 

B.歧视他人,以人的出身看待,评价他人

 

C.平等待人,以世俗的观念去看待他人     

 

D.偏激看人,以金钱,地位来衡量他人

 

2.民主的社会制度保障每个人在         的平等 。(      

 

人格上  民族上   体力上  法律上

 

A.②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3.(多选)有的同学因学习成绩优秀而看不起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有的同学因自己长得矮而感到自卑。这些做法都是不正确的,为此我们应(   

 

A.增强平等意识                                  

 

B.平等地对待他人

 

C.互相取长补短                                 

 

D.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4.(多选)下列行为不属于平等待人的是(   

 

A.把乡下人称为“乡巴佬”

 

B.德国法西斯把犹太人视为劣等人种

 

C.全国人大代表乘车去开会,遇到红灯也要停下,等绿灯亮才能通过

 

D.印度种姓制度规定不同种姓的人禁止通婚

 

5.(观察与思考)周总理生前不知疲倦地为党和国家操劳,对身边的工作人员都非常尊重。每次工作人员给他端茶或送东西,他总是站起来双手接过去,微笑着朝服务员点点头表示感谢。更感人的是,周总理在生命弥留之际,仍不忘感谢守护在他身边的医护人员。

 

(1)上述材料表明了什么?

 

 

 

(2) 这则故事里你受到 什么启发?(至少两点)

 

 

 

 

6.(活动与探究)弱势群体是指哪些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一般来说,某个人及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的有困难的群体,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要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或支持,也就是说,他们是一些需要帮助、支持甚至是救助的群体。

 

1)弱势群体的出现,跟“人生而平等”这句话矛盾吧?为什么?

 

 

 

 

2)对于像弱势群体这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能做些什么?

 

 

 

 

 

 

Tags:八上 学案 责任编辑:丁晓祥
上一篇11-12思想品德八上2.3与人为善学案
下一篇11-12思想品德八上2.1诚实守信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