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讲练
19世纪中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课标解读
基础知识:
1、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2、《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3、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4、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5、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6、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单元特征
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席卷欧洲,并开始向世界范围扩展。一些国家为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掀起了一场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狂潮,相继出现了俄国改革、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等重大历史事件。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又一障碍。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是统治阶级为排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而实行的改革。
能力培养
1、 分析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以及由此而决定的南北战争的性质、结果和作用,培养对因果关系的认识能力。
2、 通过南北战争中林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活动,了解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3、 通过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与同一时期发生的洋务运动的异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重难点解析
19世纪中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欧美国家为一类,它们都是在工业革命直接推动下而产生的。而亚洲地区的日本则属另一类,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受前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推动而出现的。在学习时,可以重点分析和比较这三国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解决的途径和结果。同时还要注意,虽然各国的具体条件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但它们都是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社会变革,都扫除了该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是社会历史的进步。另外,为了加深理解、分清异同,掌握历史发展规律,还可以将有关国家的革命和改革进行纵向比较或横向比较。俄国、日本改革的异同;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甚至比较这一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改革运动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等。
教授过程
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的实力空前强大,但是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成为时代的潮流,世界历史正酝酿着重大变化。美国的南北战争、俄国的1861年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反映了这一变化。
第一遍学习时我们重在学习基础知识,复习时我们应该在回顾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把握历史知识内在的联系,找到历史知识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点,从而灵活的加以应用。为此,特设计下表。
项目
| 时间
| 背景
| 任务
| 内容
| 性质
| 意义
|
美国
内战
| 1861~
1865
| 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
| 解放黑奴
| 内战分为初期和中后期,转折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资产阶级革命
| 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又一大障碍。
|
俄国1861年改革
| 1861
| 农奴制的严重危机
| 解放农奴
| 废除农奴制法令
|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
日本明治维新
| 1868年开始
| 幕府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
| 推翻幕府统治,摆脱民族危机
| 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
|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 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但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
联系与
区别
| 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
| 都面临危机。俄国和美国是内部危机,日本是内外危机
| 都有解放生产力的任务
| 日本改革有向西方学习的方面,美俄没有
| 美国是革命,日、俄是改革
|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都不够彻底。
|
知识升华
近代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面把这一专题放到整个世界的层面上进行探究。
19世纪中期,世界历史发生了重大变化,美、俄、日在这一时期面临的社会问题通过革命和改革得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世界局势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答: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一批新的国家加入了资本主义大国的行列);殖民争夺更加激烈。资本主义逐步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如巴黎公社的发生、俄国二月革命尤其是十月革命的成功,都在这时埋下了种子)。
以史为鉴
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了世界史的这一专题,当然要探究它对中国的影响。特设计以下题目。
19世纪中期,正当美、日、俄进行革命和改革的同时,中国也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据此回答:
①“中国也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指的是什么事件?结果如何?
②试分析这一时期美、日、俄的革命和改革与中国的变化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
③结合我们的生活,这些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能给我们什么启示?试结合历史举例说明。
解答:①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②美日俄三国革命或者改革与中国的洋务运动产生不同结局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对新旧两种制度所持的态度不同,在于他们敢于否定旧的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而中国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恰恰在于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
③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只有敢于否定自我,开拓创新,才有可能不断地取得进步。商鞅变法,否定了奴隶制度,迎来了当时进步的封建制度;罗斯福新政,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管理模式,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开创了资本主义的新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期,把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孙中山、鲁迅等它们的经历无不包含着对自己过去的否定。那么,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