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研组新闻
讲一节有温度的道德与法治课
作者: 发表于2018-10-14 20:15:00 】 浏览:1632次 评论:0

讲一节有温度的道德与法治课

——参加2018年河南省思想品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改研讨会有感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培育工程的有效实施,对教育教学及教研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伴随着将18级学生顺利送入高一级学府,部编教材已经陆续更替目前使用的其他版本教材,我们这一届老师也开始初次接触统编的人教版教材。为了能引导道德与法治教师更好地实施核心素养培育工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18年河南省思想品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改研讨会1010日~12日在洛阳伊川顺利举行。

 

  在本次会议中,共有92018年河南省思想品德(初中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评比活动一等奖候选选手现场作课,通过这些教师的现场精彩展示,我对把握新教材有了很大的启发。同时,还有郑州二七区的教研员郭淑琴专家现场进行精彩点评,并就课程实施与评价作了题为《厚积薄发,化茧成蝶》的学术报告。

1.jpg

  本次的9节课安排如下,其中付海利老师的《做最好的自己》、杨洁老师的《我们的情感世界》、甄沛熙老师的《携手促发展》这三节课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付老师的《做最好的自己》的教学设计从甲骨文中的“我”字入手,又以此结束本节课,并引申至“我方”“我族”,不仅材料选取既具有地方特色,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将相关材料与教学内容高度融合,较好完成教学目标。杨老师的《我们的情感世界》一课,选材结合学生自身成长体验,并从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体验到情感的丰富和复杂,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确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效果良好。甄沛熙老师的《携手促发展》妙在大胆整合教材,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精心选材设计相关教学活动,既避免了照本宣科,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选材无不取自本年度最新时政,整堂课理论性、实践性、生成性全面彰显,高潮迭起,令人赞叹。

 2.jpg

  最让人期待的还是专家郭淑琴老师的报告,郭老师重点谈的是如何构建基于教学技术、富有教学艺术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令我深受启发。在报告中,郭老师谈到,一节富有教学艺术的道德与法治课应该是有境界、有思想、有文化、有张力、有技巧的课。所谓的有境界,是指你的课堂能够融合课程价值,润物无声;体现课程性质,潜移默化;走进学生心灵,触动人心;享受德育之美,滋养生命。有思想,指的是让敬畏成为自愿,促使学生常怀敬畏之心;让道德走向自觉,引导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让平凡闪耀伟大,启迪学生追寻不凡人生。有文化,指的是课堂文化具有一定的情境性,体现一种氛围和精神气象,形成一种内在的学科素养培育聚合力。有张力,是说一堂好课要让人的灵魂颤一颤。有技巧,则是指要梳理整合教学内容。

3.jpg

  郭老师强调,教材的归宿是超越知识,指向价值的教育。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该是有温度的,是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认同。我们要重视对教学资源的选取,我们的教学活动要高立意,低准入,培养我们的学科素养。

  本次会议历时两天,这两天收获满满,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重视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重视课堂上学生的体验和认同,以及知识的生成性,避免教授传递知识本身,更多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Tags: 责任编辑:张秋娟
上一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下一篇2018年9月12日初中地理集体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