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至17日,2016年河南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部级地理优课教师展示交流活动在郑州市商城饭店举行,我还有陈世庚老师、韩俊强老师一行三人有幸参加了本次活动,各位优秀老师们的展评,精彩纷呈,感触颇多,也在地理教育教学以及“优课”活动方面给了我一些新的启发。
首先省基础教研室的杨惠茹老师从晒课节数、选题分布、部级优课获奖等几个方面介绍了2014—2015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基本概况。接下来,信阳羊山中学的王万群老师以《巴西》优质课课堂教学为例,讲述了新课改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探讨。郑州75中的刘璐老师以《农业》为例,讲述了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环节构建。开封14中的单丽霞老师分享了她参加优课评选的经验与体会。洛阳3中的孙兴丽老师以《产业转移》为例,讲述了区域地理教学中案例的选取与运用。洛阳22中的梁辰老师分享了她在准备一节优课背后的故事。最后由开封市地理教研员陈卫东老师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
从本次活动中我也收获了一下几个方面:一、优质课的选题。市级、省级甚至是国家级获奖课,一定范围内得到同行认可和肯定的课,平时教学中游刃有余、驾轻就熟的课,都在考虑范围,同时要尽量避开热门课。二、备课是重点。仔细阅读、分析和钻研教材,不管大字、小字、图片、阅读、练习、问题等,都要认真阅读,仔细思考,不留有任何含糊不清的地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紧接着就要向他人学习,参考网络上所有与本节课有关的教学设计、说课设计、上课实录,以及往年参加省级优质课老师的说课、上课视频反复观摩学习,并做好笔记,记录下值得学习、借鉴和参考的地方,也记录下需要改进、提高和完善的地方,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参考资料。孙兴丽老师尤其提到了教学案例的选取,在讲《工业转移》时案例选择从中国一拖迁移土耳其,可口可乐公司郑州、漯河建厂再到富士康郑州建厂,详细解读了案例选择的四个原则:科学性、典型性、充分性、实时性。三、有效课堂的构建。来自郑州的刘蔚老师从“教—学—评”一致性角度分析了有效课堂的构建。“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就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价是一致性的,而不是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的。这种一致性体现在教、学、评必须共同指向学习目标:而学习目标又是在解读课程标准分析学情后整合教学资源制定出来的。从“确定学习目标——把学生带到哪里去”、“制定评价任务——如何确信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教学环节: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去”三个角度展示了一节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
活动中所展示的部级优课,老师们都经过了一遍又一遍的“磨课”,一个“磨”字透露出在这个过程中的往复和历练可见一般。要磨出一节“优”课,其实就是一个教师不断否定、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通过此次活动,让我对于地理教学或者说地理教育有了更新的认识,对于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新课改也多了一份见解。以后在课堂上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学探究等一系列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注意及时反馈,以求达到有效课堂的标准。
教学是门艺术,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句号,只有逗号。正如古人所云:“天在山边,走近山边,天又远;月浮水面,拨开水面,月还深。”所以,我将不断的努力,在地理教学的海洋中,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