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论文中心
新课标下师范生培养模式探究(一)
作者:范俊杰 发表于2011-05-18 13:54:42 】 浏览:7707次 评论:0

摘要  在我国进行了七次课程改革以后,新形势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中,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过硬的教学技能已成为新世纪下社会对师范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忽视了两者中的那一个环节,师范类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都是不合格的,我们的中学教育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基于此,师范类院校非常有必要分析自我、发现不足,改革师范生培养模式,探索未来优秀教师的培养方案,将教师的各项职前技能进行细化,并且切实落到实处,同时对于那些立志于考取研究生的学生的培养也就成为了一个问题,既然他们不愿意直接就业,从事教师行业,那么从学生的利益出发,我们也应该为他们寻找到适合他们的培养方案,培养优秀的研究型人才。

关键字  师范生;文化素质;教师基本技能;教师行业;研究生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Teacher Training Model Inquiry

Abstract  Carried out in seven of China's curriculum reform, the new situation, a new round of curriculum reform is in progress, with high culture and excellent teaching skills under the new century has become the community's basic requirements for teacher training graduates, to the neglect of the two From a part of it, teacher training colleges are not up to standard by the graduates of our secondary education has become like trees, water source. Based on this, the normal institutions of self-analysis is necessary and found that lack of reform of teacher training model for Health, to explore the future of good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s, pre-service teachers the skills to refine and implement effectively. At the same time for those who aspire to obtain a post-graduate training of students has become a problem, since they do not want to direct employment, engaged in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then the interests of students, we should also be suitable for them to find their training programs, training outstanding research talent.

 

Keywords  Teachers; Cultural quality; Vocational skills; Directly involved in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Post-graduate

 

 

前言

    在步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经济时代的学校教育模式——把学生培养成为生产者和劳动者,从而成为生产和消费的工具,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需求。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这种教育模式的弊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关注,要求对教育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如果不着手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将严重影响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同过去时代相比较,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等方面的社会发展主要依赖于自然资源或物资力量相比较,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则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基于此,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程标准,同时也对新形势下新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科教兴国,教育是基础,教师是关键,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家长和学生对教师寄予了崇高的期望。中国现今的师范生培养不再是量的问题,而是质的问题,以河南师范大学为例的师范类院校的就业情况表明新教师的供给是过剩的,社会缺少的不是一般的师范毕业生,而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全面的教师基本技能的优秀毕业生。因此,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过硬的教师基本技能的师范毕业生,造就未来的优秀教师就成了中国师范类院校师范教育的艰巨任务。

 

    同时对于那些立志于考取研究生的学生的培养也就成为了一个问题,既然他们不愿意直接就业,从事教师行业,那么从学生的利益出发,我们也应该为他们寻找到适合他们的培养方案,培养优秀的研究型人才。

 

一、    教师专业化是个持续的过程,专业化的基础则是职业技能

 

  勿庸置疑,培养优秀的师范毕业生必须走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转变过程”1。专业化意味着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而且是一门专业,即有一定的专业标准——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走出“象牙塔”与社区相联系的实践者,我们的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老师为主导”2。这要求或期望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些描述只是优秀教师,甚至是理想中的教师标准,是教师在职成长之中,乃至终身追求的目标,是那些已经具备了熟练的职业技能的教师发展的目标。

 

    我们认为教师首先是一个职业,只有当其职业中知识和技能达到其它行业的人员不经过艰难的培训难以进入时,它才具备了成为专业的条件。师范生如果缺乏基本的教师基本技能,连入职资格都不具备,就根本无从谈起教师专业发展。

 

    因此,准备当教师的师范专业学生首要任务必须练就教师基本技能。教师基本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当代教师之为教师的前提条件。如果忽视了教师基本技能的培养,则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同时对于那些有志于考取研究生的学生的培养模式如何确立的问题也就凸现出来了,切实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兼顾到这部分群体,他们既然选择了本专业,立志于本专业的研究工作,那么如果只是照顾“直接从事教师行业”的师范生的培养,师范教育不应该说是完善的。如何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本科四年的专业基础,帮助他们向更高的层次深造,高等师范院校非常有必要确立同师范生培养方案同等重要的“考取研究生”的师范生培养方案。

 

二、    师范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试分析

(一)师范生教育目

Tags:师范生 责任编辑:范俊杰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1/4/4
上一篇抛物线错解剖析
下一篇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