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
第九届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与培训活动学习有感
作者:尚明强 发表于2015-11-22 21:54:03 】 浏览:2324次 评论:0

第九届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与培训活动学习有感

                                                                                                                                                                   尚明强

1111日,我和郭改选、魏进华两位老师一起奔赴安徽黄山,有幸参加了全国“第七届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与培训活动”的学习,本次活动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学青年数学教师思想业务素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推动全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本着重在参与,重在过程,重在交流,重在研究的原则开展的,本次活动规模宏大,分为8个会场,有全国各省市5000名以上的老师参与学习和展示评比,来自全国各地的共123位各省一等奖获得者进行了录像课展示与自述,其中还包括评委点评和现场互动,在优秀课现场展示中,每位选手要通过优秀课例的设计意图、课堂解析、视频解说等环节进行展示,并对专家及教师现场的提问进行答辩。本次活动对于新课标的挖掘、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技术化的推进等方面都体现得淋漓尽致。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应注重学生参与,教师力求精讲

新课标提倡,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主题意识。将学生推向前台,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机会,教师采用追问等方式推动学生的数学理解。比如:南京二十九中的胡松老师很好的展示了这样的课堂,在他的《几何图形》一课中,胡老师敢于让学生答,多让学生答,教师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我感受颇深的是,他敢于抛出“观察并说出你对长方体有何认识”这样的大问题,“你能向别人介绍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外形吗?”这样的难题,放手让学生来思考和回答。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教、授太多,提问太少,常有学生的思考被扼杀的现象。又比如广东梁洪源老师的授课内容是《以数助形巧拼正方形》,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的诗句“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为主线,鲜明地体现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价值。这一节课,是对初中数学目前强调“以形助数”,而很少重视“以数助形”的有效补充。

二、强调教学环节和学生认知的融会贯通

本次参赛老师所展示的课中概念课仍然备受关注,如《数轴》、《圆周角》、《三角形的中位线》、《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等概念课都为参赛选手所青睐,因为概念教学一直是数学课堂的薄弱环节,在这样的大舞台上展示很有必要,更是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教学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大多数参赛老师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数学解决——问题解决”这样一个过程展开,不仅让学生经历数学建模的全过程,而且有助于引导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感悟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解题经验。

三、教学须重视认知规律,扎实概念教学

常规的概念课怎么上?什么叫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什么叫概念中的思维教学?如何落实?本次活动展示了非常好的示范课。较为典型的展示课有《数轴》这一节,它是一个“无中生有”的概念,教师们很好的把握了概念课的教学设计,通过选择典型丰富的具体实例,归纳具体实例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本质特征,概括的同类实物中去这几个过程经历概念的发生发展。通过专家的点评,让我进一步理解了数轴概念的抽象过程:1.画图表示马路上的事物;2.用数字简明地表示这些实物的相对位置;3.根据现实实例归纳共性,给出定义。反思自己的教学,多有概念教授过快,发生发展过程经历不全等现象。须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四、教学要研究知识脉络,整体把握性质

在作大会总结时,章建跃博士指出在进行几何性质教学时应构建好研究几何性质的整体思路,弄清什么叫“性质”只有明白了这个问题,才能使学生在独立面对一个数学对象时之道从哪里下手研究性质,才能使学生自主探究,才能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落在实处。如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学习,应在明确“什么是图形性质”的基础上,通过类比三角形的性质,从整体上提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猜想,再给出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学习应该是对“基本套路”的再次演练。这种套路的演练可以在“圆的性质”再次加强。

在三天的优秀课观摩学习中,收获颇多,受益匪浅,每一节课都是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每一位专家精彩点评都是字字玑珠,有理有据,恰到好处。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同时让我体会最深的是每位参赛老师及团队的用心与精心,各位参赛选手在理解教学内容上都下了很大功夫,教学中力求揭示数学的本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同时注重学生参与,教师力求精讲多问,将学生推向前台,让学生表达、板演或做小老师,由学生总结,教师画龙点睛,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加强。

通过观摩学习,我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一是要研读课标,钻研教材,研究学情,丰富教法,完善手段,不断提高自己的备课质量,力求做到“三个理解”;二是加强教学反思,更新教学理念,创新课堂设计,娴熟组织技巧,融洽师生互动,丰富辅助手段,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

 

 

 

 

 

 

Tags:学习心得 教研活动 备课 责任编辑:尚明强
上一篇第九届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
下一篇第五届新世纪杯全国初中数学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