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培训是一种唤起、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愿望 ”。的确是这样,专家们的讲座让我耳目一新,他们的思想理念、知识经验、独特设计、谈吐风度深深地吸引了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有了质的飞跃。现将学习的感想和收获简要总结如下:
一、更新了教育教学的观念,调动了自我专业成长的积极性
这次培训,周校长的讲座对我触动很大。周校长提到,把学生解放出来,给予学生宽松、平等、民主的环境。我记得有人说过,中国的教育教会了学生服从和揣测,被动的学习和主动的探索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一样的,前者在寻找标准答案,后者在追求真理。只有给予学生宽松、平等、民主的环境,我们才有可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
周校长把“你听懂了吗?”换成了“我说清楚了吗?”,把“你真笨”换成了“我真笨”。似乎只是微小细节的变化,但是确实有他的艺术性,体现了师生间的平等性。教育天赋可以表现在:率真的性格、善于与学生沟通的能力;简洁清晰流畅的表达(语言,形体),宽容细腻,极富有爱心,耐心、同情心,童心。教师的教学魅力(感染力,亲和力,穿透力)已经成为有效教学的一部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有效学习。因为只有在师生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里学生才能找到安全感,才能安心的学习。
周校长说:“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已经不够了,仅从学生的角度要有一潭水”让我感触很深。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对教材、教学方法进行研究,还要传承数学文化,提升数学素养。这需要教师的再学习,学习数学的人文背景,了解数学的历史文化背景,多看一些数学大家或科普作家的科普作品,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个人的数学素养。只要老师有了“一潭水”,就会让学生知道数学是什么,明白数学的意义与价值何在。
人大附中的优秀校园文化,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优秀团队,以及周校长富有哲理高水平的讲座,调动了我自我专业成长的积极性。为了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我将继续学习和研究,努力提高个人的素养。
二、提高了课堂设计的水平,增强了数学内涵的理解
通过报告专家向我们不仅传授了知识经验,以及课堂的独特设计,对今后进行教学设计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对数学教学的理解也上升了一个层次。在课堂设计中,提问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胆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一个班有多数学生不喜欢数学,那我们就要反思这可能就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我们的教育或是我们老师自己出了问题。如何让学生保持或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如何让孩子对数学产生兴趣?尤其是数学教师应思考的问题。要让孩子产生兴趣,你就得有有趣、有效的问题,让他这个问题解决过程中,感觉到数学带来的乐趣。因此,数学课堂中问题的科学、合理设计是我们数学老师要加强研究的课题。
通过学习,知道了对数学老师来说首先要“理解数学”,这是教好数学的前提。理解数学,特别是一些“核心概念”,不仅要弄清是什么还要了解数学概念的背景,掌握概念的逻辑意义,理解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在现实中,我们经常习惯注重概念的结果和应用,忽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没有组织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仔细分析,因而把数学概念课上得枯燥乏味。由于学生没有通过对大量事物的感知、分析、理解而抽象出概念,只能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装载,自然少了运用的灵活性与记忆的牢固。只有让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和分析思考的脉络,才能真正理解数学,才能使学生在需要应用所学的数学时能够比较自如地应用它。因此,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点就是对教材的研究,我们在教学中立足于教材,并通过研究又高于教材。
三、参与了课堂观摩和研讨活动,提升了评课的水平
10月14日
安排课堂观摩和研讨活动,早上安排了同课异构活动。通过3节同课异构教学课的比较,发现我们的教师没有盲目地照本宣科组织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节课的解读和理解,用不同的方式处理教材,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及教学技能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完成了本节课的授课。 “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14日下午,我们到了北京第十二中学听了两节课,并参与了评课研讨活动。授课的两位老师面对的学生是两个层次,能针对授课对象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内容。高老师的第一节课,课堂流畅、清晰,她能针对一般的学生的特点,重基础,重方法,重视科学性和严谨性,并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很好的拓展。周老师的第二节课,面对实验班的学生,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基础,所以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层层递进,通过思维的不断碰撞,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很好促进了高层次学生的数学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课的设计一定要充分尊重授课对象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在听课期间,我不仅能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通过听课、评课让我受益匪浅。课堂上老师们都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
培训是一种手段,也是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本次国培是对教师专业成长极具意义的一次培训,带给我最深的体会是教学不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同时又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反思和提高。我明白,培训后有的是无尽的责任,努力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化解课改下的困惑和烦恼,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实践,尽自己所能实现高效课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