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至21日,根据学校的安排,我和陈世庚老师前往三门峡市参加由河南省基础教研室举办的“2016年河南省基础教育科研研究力提升培训研修会”。在河南省基础教研室的安排下,我们聆听了省内外相关专家所做的关于提升教育科研能力的讲座,三天的会议日程安排虽然很紧凑,但参会老师普遍感觉收获很大,不虚此行。
首先,我们听取了专家报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副院长李洪山先生为与会代表做了《唤醒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海南省基础教育科研管理的基本做法与反思》的专场报告。李院长结合海南省基础教育科研的管理经验,讲解了海南省基础教育科研的起步、发展和规范引领,到全面发展的历程。并根据海南省教育科研的发展经验提出:基础教育科研需要教育科研部门的引领和管理;基础教育科研部门要创新科研管理机制,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树立服务学校、服务教师的理念,唤醒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李院长最后总结性的提出,基础教育科研参加者应该树立教育科研的十项意识:即问题意识、课题意识、目标意识、任务意识、节点意识、行动意识、比较意识、数据意识、案例意识、成果意识。
其次,我们聆听了省教研室安排各地教科研带头人所做的系列讲座。分别是:南阳西峡县基础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方华瑞做的《在课题研究中成长》、郑州市金水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研员、教育博士刘丽红做的《教研员领导力:助推教师研究解决课堂教学问题》。新乡市基础教研室副主任宋伟富做的《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微型课研究》等。
方华瑞教研员结合西峡县创立的小学语文学习方法:疑探教学法的研究过程。介绍了她们课题研究团队在课题研究中不断成长的实例,并总结讲解了课题研究七件事:一是学习文件,二是确定选题,三是课题立项,四是开题研究,五是中期报告,六是结题研究,七是研究推广。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提供了方法引领。刘丽红博士以教研员的身份讲解了作为基础教育研究的教研员如何利用自身的条件助推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帮助教师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宋伟富主任则结合微型课的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进行了讲解和分析,他主要从什么是微型课?微型课与其他课型的区别,上好微型课要注意的问题。他以微型课研究一二三为题进行了论述:微型课要把握一个特点,即“形体齐备而规模小”的特点。微型课要弄清二者的区别,即微型课与说课的区别,微型课与微课的区别。微型课要处理好三对矛盾,即要处理好“有”与“无”的矛盾,处理好“多”与“少”的矛盾,处理好“快”与“慢”的矛盾。与会人员普遍认为这些系列讲座真实可信接地气,对广大一线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最后,由各地市教研负责人经过集体讨论,分别向与会人员以《基础教育课题研究十八问》为题,对教育科研所涉及到的十八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和评价。各地发言人分别从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有哪些?如何将创新意识体现在课题研究中?如何拟定课题名称?课题研究团队应具备怎样的课题意识和基本素养?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如何阐述?如何确立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并将三者巧妙融合?核心概念如何界定?如何进行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 如何做好开题工作?如何扎实有效的开展课题研究?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并准确实施到课题研究中去?如何撰写课题研究中期报告?如何整理结题材料,撰写研究报告?等十八个方面,针对课题研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说明。根据省教研室的部署,准备把这些相关问题,认真整理解集成书,择机出版发行,为广大一线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
总之,通过三天紧张而有序的学习,感觉收获不少,使自己对教育科研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升,对以后的课题研究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河南大学附中高中政治地组 王宏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