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不明确
有些师范类院校培养师范生的目标并不是十分明确,学校的心态并不端正,把学校就业情况不十分理想的原因归咎于学校的名气等客观原因,一味的鼓励学生考研,把考研率加到就业率之中,这其实是师范类院校的悲哀。
(二)教师基本技能训练科目不够具体
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大纲》规定了师范生四大部分训练内容——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
技能,除了普通话在校语委办公室的统一指导与考核下执行严格的标准以外,其它训练项目划分不够具体,考核的质量标准也不够健全[3]。
(三)教师基本技能培养时间严重滞后
大多数师范院校将教师教育类的课程起始时间安排在二年级下或三年级上,学生分布在各院系之中,与非师范的同类专业并无区别,各院系往往将自身的学科专业建设放在首要的地位之上,重视学科专业意识培养,忽视教师专业意识的培养,甚至将教师教育工作、学生教师基本技能的训练视为附带的工作[4]。学科教学论老师在各院系地位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教育在各院中的地位。
(四)对教育实习缺乏认识,实习时间短
我国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基本上被安排在临近毕业的最后一学年,实习时间大致为一 二个月,在实习期间,每个实习生讲课在十至三十个课时范围内,甚至更短;另外还有熟悉班主任工作任务和方式、熟悉学生情况、开主题班会、组织学生的课外活动及进行家庭访问等实习。除此之外,基本上不安排其它非集中时间的实习锻炼机会。无论是高等师范院校还是在校师范生,对“教育实习”这个概念的理解相对说来是比较狭义的[7]。
(五)教师基本技能训练缺乏专业化的管理
教师基本技能训练是个系统工程,在师范类院校,这项工作涉及教务处、学生处、团委、语委、教育学科教研部、电教中心、各院系等单位。只有各单位通力合作,各司其职,相互支持,才能将所有训练内容上在时间上、空间上进行系统安排,构成一个有机整合的训练网络,全面完成教师技能的训练任务。实际情况是学科课程的教学管理考核严格,而技能训练则较为松散;因涉及到的部门多,相互间的分工协作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出现了各部门“都要负责任,都在糊弄事”的现状;训练内容的安排也缺乏整体的、统一的协调,训练有时成了走过场。
(六)教师基本技能指导教师自身的技能素养存在缺陷
目前师范院校优秀教师都搞自己的专业研究,不愿意从事学科教学研究,去做学科教学法的教师往往是自身科研教学都不很优的教师,他们自身在教学技能也未必有较高水平,有的学科教学法教师从未教过中学。因此,也就谈不上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心理学、教育学教师不了解中学教育教学实际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七)在课程体系中师范性课程份额不足,且实践课程偏少
我国师范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按照某一学科知识体系来设置,形成以学术性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师范性课程处于“边缘”位置。从课程设置的性质分类看,课程类别比较单
一,必修课占绝大多数,选修课很少;理论课居多,实践课偏少等。
(八)学校在制度安排、训练场馆建设、经费投入上没能跟上
有些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师技能往往只有测试,没有指导,原因涉及到没有完备的指导计划、没有工作量的核算方法等制度保障,没有专业的训练场馆,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因此,出现教师技能训练走过场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教师基本技能不到位的现象,目前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必须引起师范专业的培养者们高度重视。
(九)有些师范院校落实实习中学比较难
我国师范院校特别是高师院校在实习管理休制上,基木上采用的是一种“独家包揽”的模式,从组织领导到安排实习学校,从业务指导到生活管理,从思想教育到实习总结,都以“自家经营”为主,师范院校在实习季节来临时,每每求东告西,“讨”到一定数量的怕口实习学校才算松气。因此这种实习管理模式的缺陷是显而易见:教育实习既缺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力指导和配合,又难以发挥实习学校的主动性。无论是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实习学校都不认为接受实习是理所应该的。因为落实实习学校难;实习学校数量少,使得每所实习学校所接受的实习生数相当众多而且集中,给教学、生活、住宿、办公等方面的活动增加了困难,实习生的锻炼机会和指导教师的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
三、师范生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试设计
结合师范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全面修订培养方案,并试制定实施方案。目的是为了切实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培养优秀人才。下面将师范生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设计作简单介绍:
(一)师范生培养目标明确化
针对大多数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目标不明确的现状,在新生进入大学后,避免学校领导老师向学生灌输“就业难,要考研”的错误思想。在大一下学期或者大二上学期对师范生以后的发展前途做以确定和划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大体分为三类培养目标——直接就业从事教师行业、考取本专业的研究生、跨专业考取研究生等;并且配备相关的导师实行四年全方位跟踪和指导。
(二)师范生培养方案试设计
1.“直接从事教师行业”的师范生培养方案
(1)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原则
①“四实”与教师教育课程相结合。“四实”指实验、实训、实习、实岗。教师教育
类课程贯穿大学四年全程,以“四实”思想改造课程,将“四实”贯穿大学四年全程,重视实践教学,强化教师基本技能训练。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师教育类基础课程,用于讲授的时间约为60% ,用于活动训练的时间约为40%,学科教学论用于讲授时间约为40%,用于活动训练的时间约为60%。加上见习、实习、支教,教师教育类课用于“四实 ”训练所占时间将占总课时的75%以上。
②学生互训与教师验收相结合。制订具体计划,将教师技能训练项目分布在四年八个学期之中,学生在专任教师或辅导员的组织和指导下,分组对教师基本技能相关项目进行课后训练,要求师范生以小组为单位,自我训练、自我管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学校根据统一标准与专业实际相结合的要求,实行目标管理、分阶段考核、对学生各项技能进行逐项验收。
③目标引领与任务驱动相结合。将教师基本技能分为十大项,将每项分为若干训练项目,进一步细化和明确每一技能或训练项目的标准和具体要求,让每一学生都能够充分了解训练项目的要求,并让其成为自己的学习目标,成为自主训练、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技能训练的任务细化到每个部门、每个学期、每个教师、每个学生,并加强考核,记录在案,对学生不合格者不予通过,对不负责的单位或教师扣发津贴。
④统一要求与专业特色相结合。国家、学校对教师教育专业有统一要求,同时汉语言文学对普通话、理科各专业对实验指导还将有特殊的要求。
(2)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内容及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