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组12月份第二次集体备课
中心发言人:本部李孝平老师,分校段廷兆老师。
参加人员:李孝平,段廷兆,张雪华,董洪炎老师。
中心议题:因果分析法和原型启发法
因果分析法 1、分清因果地位: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量是通过比值来定义
的。如R=U/R、E=F/q等。在这种定义方法中,物理量之间并非都互为比例关系的
。但学生在运用物理公式处理物理习题和问题时,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
意义,分不清哪些量之间有因果联系,哪些量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2、注意因
果对应:任何结果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因果常是一
一对应的,不能混淆。 3、循因导果,执果索因:在物理习题的训练中,从不
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进行因果分析,有利于发展多向性思维。
原型启发法 原型启发就是通过与假设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东西,来启发人
们解决新问题的途径。能够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原型可来源于生活、
生产和实验。如鱼的体型是创造船体的原型。原型启发能否实现取决于头脑中是
否存在原型,原型又与头脑中的表象储备有关,增加原型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1、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争取用学到的知识予以初步解释;2、通过课
外书、电视、科教电影的观看来得到;3、要重视实验。 五、概括法 概括是
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从同类的个别对象中发现它们的
共同性,由特定的、较小范围的认识扩展到更普遍性的,较大范围的认识。从心
理学的角度来说,概括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高级形式的、科学的概括,这
种概括的结果得到的往往是概念,这种概括称为概念概括;另一种是初级形式的
、经验的概括,又叫相似特征的概括。 相似特征概括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对
不同事物进行比较,舍弃它们不相同的特征,而对它们共同的特征加以概括,这
是知觉表象阶段的概括,结果往往是感性的,是初级的。要转化为高级形式的概
括,必须要在经验概括的基础上,对各种事物和现象作深入的分析、综合,从中
抽象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