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论文中心
2014年全国高中数学优质课观摩和培训心得
作者:范俊杰 发表于2014-12-13 14:07:13 】 浏览:1991次 评论:0

125日至9日,2014年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与培训活动在重庆举行,丁老师和我有幸参加了此次优秀课观摩和培训活动。本次活动共有来自全国各省市的90多位教师参与展示,分别被分配在重庆一中、南开中学、重庆八中的8个分会场进行展示,我们所在B会场更是精彩纷呈,来自武汉、黑龙江、安徽、天津、重庆等省市的老师精彩的展示,至今让我历历在目,回味无穷。几天来的观摩和培训触动颇多,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第一、参赛老师表达准确,学科语言精准

尽管很多老师带有一些地方口音,但是几乎所有的教师的语言都非常准确,语速合适,提问的意图指向明确。对学生的引导自然、评价中肯,言语中流露出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鼓励。没人能够抵挡赞美的诱惑,学生更是如此,同时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也是很重要的。重庆的熊老师给我的印象最深,他讲课语言具有煽动性,慷慨激昂,并且在课上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赞扬鼓励,并且能够注意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及时的纠正、引导。不管回答正确与否,对学生的适时评价都能够促进学生的上进心和积极性,增强自信心。

每一个问题的提出,每一个信息的反馈,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引入,都是显得那么自然,而且要求必须做到自然而不留痕迹。

第二、数学源于生活,起承转合,过渡自然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为生活服务”。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对新知识的引入或巩固都要注意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本次活动中,大部分的老师选用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生活中,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第三、利用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数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发挥团队意识,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成功感,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多位参加活动的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都是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之后再小组讨论、总结。

第四、课堂教学环节完整流畅

我所听到的优质课的展示都是从情境出发,提出问题,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得到新知识,再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最后总结所学知识。整个课堂给人的感觉是自然流畅,充分体现了数学化过程、建立数学模型过程。我想这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表现的这么好是因为他们“备好”教材,还“备好”学生,从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到学生的技能能力目标,都体现了以教材为依托,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发展观,对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处理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正如专家说的“有美好的预设,才会有完美的生成”。

第五、专家的精彩点评

其实这次活动让我收获最大的应该是专家的点评。平时我们的评课,指出问题的地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后我们会觉得都好,都有道理,但又不知道按谁说的方式来处理我们的课。这次,5位资深的专家对15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他们评课有理论支持,同时所评的都是课堂上发生的事实。尤其是来自于江西的省教研员陈老师,让我佩服,是我学习的榜样。

第六、开阔眼见长见识

长时间的一线教学活动,学校内部的交流学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学略显保守和闭塞,当我们走出大山,看到他们对某一个问题的阐述、分析、表述,从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

一些老师录像课中展现出来的录课教室更是高大上,多个机位,从不同角度同时展示,更能够通过软件分析出老师的肢体、表述、提问、学生反应等等反面的问题,“微格教学”的装备在促进学校教师成长方面却是能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

通过观摩,我的感触很深,我的数学课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数学是玩概念的游戏,而不是玩技巧,技巧不足道也!数学,我们应该抓住数学的本质,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去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使得数学课堂更加有数学的味道,易懂、赋予逻辑、通性通法,我想这应该是数学课的真谛。很多时候都说,数学课堂是抽象的,晦涩难懂,但是抽象的很多知识尤其是高中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应该也是可以通俗化的,那么,如何实现细小知识的通俗化,逻辑输出化,自觉目前还需修炼,也正是我不断完善自我的地方或者说是毕生作为数学教师的追求。

Tags:优秀课   观摩   学习 责任编辑:范俊杰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高中几何通用解题算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