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学习心得
2015年1月26日至31日,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者培训项目在河南师范大学开班实施,来自全省的216名中小学语文教师共同参加了这一培训。我有幸参加了这一次培训,非常感谢学校领导和语文组的同仁给我了这一宝贵的学习机会。
通过这一次培训,我触动很大,受益匪浅,有不少学习心得现总结如下:
首先是教育理念的更新。在27日河南省第二实验学校李涵校长的《大数据时代的教育革命》和29日华东师范大学顾晓清教授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解读》等课程中,他们结合大数据时代的特点,提出了新时期的教育改革的各种要求。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理论的高点深入浅出的谈论了教育革命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这些高瞻远瞩的意识、高屋建瓴的理念让我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让我意识到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教育和教师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身处教育变革中,面对着数字时代学生,教师都必须转型。如果不转型,必将被这场教育革命所淘汰。
其次是信息技术的提升。如果说刚才李涵校长和顾晓清教授主要是给我一次思想上的“洗脑”,那么29日陕西师范大学卜彩丽副教授和30日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的肖立志副教授的课程则是一次技术上的指引。卜彩丽副教授的《网络资源的搜索、下载、存储、管理与分享》和《信息技术如何支持教学创新》,从信息技术的具体运用角度,通过生动有趣的示范讲解,让我对一向不以为意的搜索、下载等技术有了新的领悟,让我意识到哪怕是最简单的操作都有更高的境界。而肖立志副教授的《翻转课堂与微型课设计》则是结合当前的热门翻转课堂和微课,分别从理念、方法、应用和技术四个方面,利用具体而详实的案例,为我们设计微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让我明白如何利用ppt和视频录制软件录制微课。
再次是文化建设的重视。在课堂文化和班级文化的建设上,原来并没有意识他们的重要性,即使有时也有涉及,但是都很零散,很肤浅。在这次培训开班典礼和破冰之旅中,在学科班主任的安排下,让216人分成两个班,每个班又分成十个组。每个组设计自己的组名、组徽、口号,并绘制成图,在这过程中,原本不认识的队员能迅速的相互认识、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快速的完成任务,并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这些都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功劳。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对课堂文化和班级文化的建设应该更加重视,并一以贯之。
虽然这次培训只有短短的5天时间,但它带给我的震撼却是巨大,影响却是深远的。我将在教学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实现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融合,让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