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实践
不灭的光辉
作者: 发表于2011-06-27 20:48:12 】 浏览:1262次 评论:0

不灭的光辉

 

历史的脚步像波涛汹涌的大海般泥沙俱下,时光逆转。当一切已被时间冲淡,在这如今提倡法制、崇尚民主的国家里,那段暗无天日的痛苦是否真的已被世人所遗忘?那埋藏于光明与辉煌之下的黑暗是否已真的无影无踪?不!那曾照亮黑夜的宛如繁星的伟大人格一定会永远留在人们心中。他们的坚持,他们的信仰不会是一瞥的灿烂,而是不灭的光辉!

 

那是一段动荡的岁月,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和规章制度被砸烂,大批学生“停课闹革命”,工人和干部“停产闹革命”。

 

那是损失惨重的十年,国民收入损失约5000亿元,超过了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大革命中,不知多少有志有才的祖国建设者被投入唾沫的深渊。不知多少有气有血的无私奉献者被踩上一万只脚。这其中,就发生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件冤案:国家主席被迫害致死。

 

在这清明前夕,也许是身在宏志班的我们得到了太多来自国家和社会的关爱,也许是我们更应该努力回报养育我们的祖国。学校安排我们到刘少奇纪念馆参观,缅怀先烈。

 

仅仅是站在门口,望着威武庄严的大门上那几个闪闪发光的金字,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与沉重的责任感就充满了胸怀。“刘少奇纪念馆”就在眼前了。心中竟莫名涌起一种担负起祖国未来的冲动与自信。

 

穿过图片展览厅,我们径直来到刘少奇当年住过的小院。顿时,一种肃穆包围了我。那是一尊刘少奇半身雕塑,在一平方的汉白玉基座上,一块方方正正的石头上赫然书写着几个大字:刘少奇,18981969。没有英雄纪念碑上那些栩栩如生的精雕细作搭配,没有皇宫大殿上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金银珠宝作点缀,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头部雕像,便足以使天地的心为之一颤,足以使软弱铸成刚强,使冷漠化为温柔。

 

他的眉头紧紧地皱在一起,但那不是林妹妹版本的似蹙非蹙,也不是李逵似的深仇大恨,他是在担忧吗?是否他早就预感到刚刚摆脱封建束缚的中国劳动人民会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我静静地揣摩着这眉头自然流露的神情,一切无从知晓,但我知道这微微的弯曲中溶解深入骨髓的对中国的爱。他的目光落在前方,一个很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冷俊而又坚定,那双眼睛里装的是五千年的风风雨雨,一百年的变幻沧桑,无数未知的成就与梦想。那时的他,好像看到了今天。

 

站在那庄严的脸面前,我仿佛刚接受了来自上帝的洗礼一般愣愣地说不出一个字,只能静静地感觉内心狂风骤雨似的轰击,一瞬间,我的生命不再属于自己。

 

接着我们走进了刘少奇生活过的房间,鲜红的墙面上刘少奇的头像引人注目,一个金色的党徽紧随其下,71朵雪白的菊花如他那71个灿烂而艰辛的年头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升辉。

 

迈着沉重步伐缓慢走进那间主席临终前的病房,在这里,他度过生命中最后27个日子,19691017日晚

,刘少奇同志永远的闭上了双眼,陪伴他的,只有孤零零的病床,颤微微的桌子和流淌的药水。一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就这样去了,什么也没有带走。

 

回过头来细细品位他生活的点点滴滴,一代伟人的生命历程便如一幅澎湃激昂的画卷展现在眼前了。19569月,“现在,革命的暴风雨已经过去了,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斗争的任务已经变为保护社会生产力的顺利发展。”这明智的口号却喊出了自己晚年的苦痛。哪怕是面对着天安门前“彻底打倒刘少奇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长幅,他也仍自信地抬起头。哪怕是在愤怒的挥舞着手臂与旗帜的群众之间拄着拐杖蹒跚而行,他也不弯下腰。

 

是啊!“历史是人民写的”,1980年的会议终于为他平反,像他所希望的那样,他的躯体不会永远被停放在国民党河南省银行金库由钢筋构成的狭窄通道处,他的骨灰被撒入大海,与旧传统做出彻底的决裂!

 

“不管时间怎样试图消磨人的记忆,那些伟大的人格,会永远照耀在世界上空,铸成不灭的辉煌!”我紧握拳头对着刘少奇同志的雕像发誓:“总有一天,中国会因我们而精彩!”

 

                                                (文:王馨璇)

 

Tags:宏志班 责任编辑:欧阳亮
上一篇心中英雄
下一篇纪念刘少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