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题方面的问题1. 部分课题选题不够新颖,问题导向不明,缺乏时代性
新颖的选题一般包括四类:一是尚无人涉足的研究领域或选题;二是学科前沿的理论探讨;三是老问题的新研究视角,新材料发掘或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四是海外新理论、新观点的引进与推广。其中,第一类最具创新性,属于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甚至是创立新学科的研究项目,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价值,申报这样的课题,立项的可能性最大。因此,在确立选题前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献查阅和以往立项信息查询,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从事重复性研究。同时,通过文献查阅和信息查询,还可以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水平和现阶段的研究热点,这对于确定研究选题与研究方向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2.概念不准确或概念界定模糊,语言的学术性不强
比如“XXX意识形态”“XXX之路”“XX人员利益冲突问题”,弄不清这些是研究政治利益、经济利益还是其他利益。
3.选题太大,涵盖内容太多或时间跨度太大,专家感觉研究者无法驾驭
如“明清XXX群体研究”,时间跨度太大。
4.选题太小,涵盖内容太少
选题范围太小且缺乏特色和深度,被同类课题所包含,例如:“XXX设计应用研究”“中原经济区建设中XXX制度规范管理研究”。
5.选题指向不明
比如“XXX制度若干问题研究”,选题的指向不明。
6.选题上缺少理论嵌入、地域嵌入、领域嵌入,不能体现申报者的比较优势
7.选题缺少前期成果支撑
8.选题意义
(1)对课题意义过分夸大,没选中的项目中有1/5的都强调诸如“填补空白”“为国内独创”等。
(2)意义过于宏观,看不出来有何具体意义。
(3)意义过于庞杂,仅此一项就写了一两千字。对意义的阐述应具体一些,如选题在理论上或在实践上究竟有什么意义,或对国家经济发展有什么贡献等。
二、研究现状方面的问题
1.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几乎没有述评
有些申报书中,对“研究现状”的阐述没有做到综、梳、述、评:简单罗列文献,缺少观点梳理;对重要学术流派及其观点的把握不到位、不全面;对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缺乏全面准确深入的总结。
2.对研究现状的述评不对题、不全面
申报者不是述评前人的研究状况,而是介绍有关名词概念;述评前人研究状况时过于笼统,没有实质性研究的论述;或仅罗列了某些书,没有阐述其观点与申报者本人的观点有何不同,无法体现其研究的重要性。
3.内容安排不合理
活页论证要求7000字,而有些申报书中,仅概念介绍就占了4000字。
4.文字不够准确、精练,表述不够清楚、明白
申报者最好对国内外同领域中的代表作都能提及,并对其观点进行适当的述评。学术研究主要包括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要进行学术创新,做好学术积累工作是基础。所谓学术积累,就是要把握本课题在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所达到的水平,要对相关的研究成果及其得失进行全面、准确、深入、具体和简明的整理、总结及评价。只有这样做,才能使课题论证高于国内外学术界所研究的水平,也说明申报者确实下了一番功夫。如果申报者的课题论证报告低于国内外学术界研究所达到的学术水平,申请的课题被淘汰的可能性就很大。“全面”,即全面掌握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概况、进展和水平,对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所了解(弄清“谁在研究—研究什么—怎样研究—何种成果—研究得失”);“准确”,即评价符合事实、恰如其分;“深入”,即能抓住问题的症结和实质;“具体”,即提供的信息(如数字、论著等)比较具体;“简明”,即表述具有概括性、简洁性和明晰性。
三、研究内容方面的问题
(1)提出了研究设想,但没有提出研究观点。
(2)写上了整个研究的框架,但未通过主要内容体现申报者的主要观点。
(3)以研究思路与方法代替主要观点。
(4)主要观点不鲜明,只是一般的论述,没有吸引人眼球的地方。
(5)研究内容过于庞大,主要观点根本无法表达。
(6)定位不准,弄不清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如果是基础研究,应主要在开拓性和原创性上下功夫;如果是应用研究,应主要在针对性、实证性和对策性上下功夫,应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如果是综合研究,应在学科交叉研究上下功夫。否则,整个课题的论证就可能会出现思路不清晰、用力不到位的问题。
(7)问题不明晰。没有弄清课题着重分析和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重点、难点问题,缺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课题论证。研究任何一个课题,都要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申报者应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整个课题论证的重点应放在所要分析和解决的几个问题上来。
(8)简单罗列研究方法,没有针对性,没有指明本人的研究要使用何种方法。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课题,其研究方法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进行课题论证时,不能仅仅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还应提出研究课题所要运用的具体方法。
(9)研究缺乏创新,缺少自己独到的见解。
(10)缺少核心观点且创新性、时效性不足。对于一个课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学术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学术创新。学术创新首先体现在学术观点的创新。而要达到学术观点的创新,必须研究新问题,使用新方法,运用新材料,进行新论证。因此,在进行课题论证时,要用一定的篇幅充分说明其研究成果的创新价值——新领域、新问题、新方法、新材料、新观点、新推进、新突破和新论证。
(11)论证不充分:字数太少,仅有三言两语或寥寥几百字;内容详略不当、头重脚轻;难点、重点问题的归纳不准;未突出创新点;研究框架不合理;流程图编制缺少科学性、不规范;逻辑不清,重点不突出。
(12)表述口语化,学术规范性不强;语句不通顺,表述不清晰,逻辑性不强,甚至有错别字。
(13)研究内容过多。一般来说,2—4条研究内容比较合适,有的申报书有5—6条,有的甚至有7—8条。
(14)把研究内容写成结项报告,核心内容不突出。
(15)研究内容与题目不相关或相关度不高。
(16)参考文献的引用应遵循权威性、全面性的原则。有的申报书中引用的最新研究成果或国外的参考文献较少,有的引用的参考文献是时间较久远的研究专著或教材,个别老师甚至将自己的论文作为参考文献。应通过各种有效的办法来搜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如果遗漏了一些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参考文献,评审专家可能就会认为申报者的工作做得不够全面、细致。
四、课题组成员方面的问题
1.课题组成员的结构层次不合理
课题组成员的人数太多或太少;合作单位超过三个,或地域分布太广,现实中不易集合共同研究问题;应用研究缺少管理部门、实践部门的人员参与。
2.有些成员的研究成果与课题不相关,不能支撑课题研究
3.课题组成员的构成是衡量课题组综合研究实力、能否顺利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和能否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的重要指标
五、其他问题
1.前期成果不能支撑课题研究,或与所研究的课题不相关
2.负责人没有写清自己具备课题研究的三个条件
(1)有能力(资质、经验),有条件(不能空泛地写有计算机、图书馆、资料等),在研项目多很难保证有时间。
(2)有比较优势(地域、行业)。
(3)在课题涉及领域的研究实力和地位。
3.申报书的格式不规范,字体不统一,装订不规范
4.个别成员超项
5.学科归属不当或有偏差
6.未突出课题的特点和创新点,表述不准确
7.申报书中存在错别字等低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