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附中 屈静文
词,有叫长短句,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从古到今,有许多文人墨客在填词艺术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李清照就是其中两位。但二人的词风却截然不同。苏轼的词风豪迈,笔意爽健,而李清照却以婉约著称。二人词风为何如此不同?
苏轼生于北宋,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仕途不得志。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原外部,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求外职。后因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官至礼部上书,后又遭贬谪。北还后二年病死。一生起起伏伏,享年61岁。
苏轼不仅仕途坎坷,他在生活中也屡遭打击。苏轼与前妻王弗刚成亲时,生活美满幸福,然天降灾祸,其妻于1066年病逝。苏轼不禁悲痛不已。此后便长期被思念所困扰,写下《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来悼念亡妻。1076年是苏轼最痛苦的一年。这一年里的苏轼,经历的父母双亡,并且妻子去世十年,与弟苏辙七年不见。自己又身处逆境,政治受挫,家庭不幸的沉沼中。这对苏轼的打击是沉重的。于是,在中秋月圆之时,欢饮达旦,大醉。作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千古名篇。
苏轼虽一生屡遭不幸,但他能宽慰自解,以豁达的胸怀对待人生的磨难。《定风波》、《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等词作都体现了他这一心态。他虽遭贬谪,但这些经历为他的词作提供了不竭的资源。他在人民生活中吸收营养,不管怎样始终乐观向上,豁达相待,尤其在文学创造上孜孜不倦,从未走向消极,颓废的道路。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客观上的政治环境和主观的品德性格,加上渊博的学识,构成了苏轼豪迈的词风。
李清照生于1084年,号易安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生活在两宋之交,战乱连连的年代。她的一生并不像苏轼那样复杂。其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也善于词令。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越,此时的词多写悠闲生活,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句清新别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荫·薄雾浓云愁永昼》等词通过写相思之情表达对丈夫的深厚感情。
年轻气盛的李清照还写过《词论》一文。在此文中,李清照对北宋词坛诸家一一评点,论其短长,认为词“别是一家”,填词应做到整、实、慢、协。李清照自己也是这样填词的。
金兵攻入中原后,李清照与丈夫为躲避战乱来到江南。不久丈夫病故,词人失去了一生中最知心的人,悲痛至极。后辗转杭州,金华一代,在孤苦的生活中度过晚年。因此,李清照后期的词作基调陡转,充满低沉之音。如《菩萨蛮》、《蝶恋花》,流露出对失陷的土地的无限眷恋。《声声慢》表达了作者在孤独生活中的深深哀愁。
李清照早期的词中有表现爱情与离愁别恨的。但在南渡之后,更多表现的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沉感伤。她的词对女性内心世界进行严肃而深刻的描绘,于委婉细腻中一洗原来有的词作中妩媚不实的气氛,具有女性特有的细腻,真实的特点,成为婉约派的代表。
可见,是因为苏轼与李清照所在时代,一生的经历和天生的性格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了二者词风上的不同。
不管是苏轼还是李清照,他们都为词——中国古文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苏轼词风豪爽,笔意爽健,词的题材广泛,内容恢宏。他对严格的词律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他开启了宋代豪放派词的先河。而李清照擅写愁情,写真情实感,并且写的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她给词坛带来了清高意趣,淡远的情怀,空灵的意境,使他最终成为宋代词坛上杰出的女作家。
豪放也好,婉约也罢,他们都为我国的历史文化抹上了绚丽的色彩。
(此文曾作为优秀论文辑录到我校学生作品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