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生园地
初三学生暑假论文10
作者:程艳艳 发表于2011-09-28 13:35:05 】 浏览:2161次 评论:0

从梁山好汉对招安的态度看人物性格

 

                                                    初三(12)班  李晓昱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著名白话长篇小说。施耐庵运用他精湛的手笔,丰富的语言,生动细腻的描绘,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展现了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挖掘了“官逼民反”的起义根源,揭示了农民革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必然灭亡的命运。全书通过展现起义英雄们各自不同的反抗道路,描写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其人物个性鲜明,从各方面反映出人民群众的英雄气概和反抗精神。

 

“忠”“义”也许是梁山好汉的精神所在,例如,宋江面对方腊反对朝廷,他毅然决定效忠于朝廷,一心对朝廷分忧解难,这就是忠,正因为这“忠”才有着梁山好汉对这“招安”不同的态度。

 

“花和尚”鲁智深,知道卖唱女子受当地恶霸镇关西郑屠的欺凌后,他仗义捐银,发送父女回乡,并主动找上门去,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事后弃职逃之,巧遇已有安身之所的,卖唱女之父,将他接回家中藏匿,以后辗转去了五台山出家,起法号名为“智深”。怎奈他不喜欢佛门清静,大闹五台山,后来,几分波折之后,上了梁山。面对招安,鲁智深持反对意见,也许“招安”意味着梁山纳入朝廷统治,也许他不想在再受到封建制度的约束,也许他已经过习惯了那种逍遥自在的生活。在施耐庵的笔下,鲁智深是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且豁达明理的英雄好汉。

 

“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斯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正是施耐庵对忠义的英雄好汉—黑旋风李逵的描写。李逵生性大咧,脾气火爆,正因为他的性格才使他斗浪里白条张顺时失败;他头脑简单,所以才会对宋江说:“吟了反诗,打什么鸟紧?万千谋反的倒做了大官!”仅此一句,便将他憨直、粗野的性格表露无遗。对于招安,直爽率真的李逵极力反对,我想,他反对招安,只是觉得腐败的官员并没有资格可以得到英雄好汉的帮助,因为他嫉恶如仇,侠肝义胆,才会反对招安,反对帮助腐败的官员吧!他只求活得逍遥自在。

 

以上是两们反对招实的英雄好汉,我们再来讲一同意招安的英雄好汉!

 

眼如丹凤,眉似卧蚕。大耳垂珠,唇口云正。额阔顶平,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心机,志宇轩昂,胸襟秀丽。这小段正是对为人仗义,善于用人的宋江的描写,他多谋善断,富有才能,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亲自组织和领导了攻打无为军、祝家庄、高唐州、华州、曾头市等多次战斗,取得了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的胜利,受到了众好汉的推崇和拥戴。“及时雨”宋江,他的绰号和名字构成了一定的含义,好像作者在暗示着什么,“及时雨”宋江——雨是很及时的,但是却“送”入江中去了,又有什么意义呢?是暗示他接受“招安”的错误决定,还是说明着历史的残忍,注定着起义以悲惨而结束呢?接受“招安”的他,最终被奸人所害,“及时雨”宋江,也许故事的起初就注定了不变的结局。

 

神机妙算的吴用也是支持“招安”的,不过,吴手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却没有算出接受“招安”后的命运,梁山泊上,他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他和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而死,和宋江葬在一起。“智多星”吴用——智谋很多,但是在“招安”的背景下,无用,他的智慧,谋略都是不可以轻视的。

 

面对“招安”,梁山好汉的意见,态度是各不相同的,不论直爽率直的李逵,豁达明量,嫉恶如仇的鲁达,还是仗义,为人善断的宋江,足智多谋的吴用,他们的选择都是对的,因为他们性格不同,所以对于“招安”的态度也就不一样,正是因为性格迵异的梁山好汉,才会使这本《水浒传》更加丰富,对于他们,他(她)们会很开心,没有遗憾,因为他(她)们有一个常人所没有的传奇一生。

 

郑振铎

先生在他的《中国文学研究》中曾以一条弧线表示《水浒传》的结构。这条弧线以误起妖魔为起点,步步上升,至梁山英雄排座次到达顶点,此后便逐渐下降,至魂聚蓼儿洼降至终点。

 

官逼民反,他(她)们反的并不是皇帝,而地封建腐败的官员,他们依然忠于皇帝,只是一心想着报效朝廷,通过铲除皇帝贪官污吏并不只有这样一种方法,但他(她)们是勇敢的,却也是笨的,因为铲除贪官污吏并不只有这样一种方法,但他(她)们也是聪明的,因为梁山泊上不受深严封建制度所禁锢的生活是别人没有过的,是别人没有尝过的,是别人渴望得到的。与方腊的战场上,梁山好汉死得死,伤得伤,活下来的又被奸人所毒害,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就这样被扼杀了。

 

不过,他(她)们是幸运的,因为他(她)们曾经有过一段别人渴望却得不到的逍遥自在的生活,梁山好汉,你们的传奇生活在每一位读者心里都播下了追求自由美好生活的种子……

 

Tags:学生论文   名著阅读 责任编辑:程艳艳
上一篇初三年级暑假论文11
下一篇初三年级暑期阅读论文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