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记2017年省中学地理优质课比赛

9月24日至26日,2017年河南省中学地理优质课比赛在焦作市武陟一中举行,我有幸观摩了初中组的优质课评选活动。结合中考的目标及要求,本次活动较以往的优质课比赛有所改变,由以前的各地市自主选题说课,到依据课标自主确定讲课内容进行微型课的展示,微型课,由教师模拟正常上课环节。这种形式教师的素养、教师的教学风格都可以完整地展现出来,也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各位优秀老师们的微型课设计精彩纷呈,感触颇多,也给了在我地理教育教学方面很多新的启发,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对新课标的重视和研究。
来自各地市的28位老师带来的课程类型丰富多彩,有实验课、活动课、体验课等等,如焦作朱晓蕊老师的《水文特征对内河航运的影响》,许昌周老师的《中国的地形和地势》。课程类型涵盖面广,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哪个版本的教材,这是对课标重视和研究带来的变化,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导向作用,允许从不同角度诠释新课标,教师可以根据对新课标的理解,打乱原有教材顺序,进行内容重组,这是本届活动最大的亮点,也给地理教师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参考。
二、注重课程资源的创设与开发
新课标中着重提到的教学理念“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等在各个老师的课程中有着明显的体现,如济源陈利老师的《经线与经度》,教具设计新颖独特,中间贯穿的课本剧“国际子午线会议”,在解释了本初子午线及经度如何划定的同时,也强调了国家的强盛与弱小在对外交往中面临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了很好地爱国主义教育,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很有借鉴意义。郑州李睿国老师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中让学生动手用实验说明:沙子与水在同等情况下受热快慢与散热快慢的不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很好地理解了这一教学难点。安阳申雪老师的《北美洲的地形和气候》,濮阳沙瑞红老师的《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的教具制作非常实用,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很大。

三、充分关注乡土地理教学
一方面是整体开发乡土地理教材,比如开封朱赛老师的《北方水城我的家》,漯河陈一新老师的《水资源对漯河的影响》,商丘史宇老师的《醉美梨香—宁陵》等,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把乡土地理很好地糅合到地理教学中,是乡土地理教材开发的典型案例。另一方面是结合“小平台”或者生活中的小案例,把乡土地理贯穿其中,比如平顶山张芳老师的《中国的工业》结合武陟县的产业集聚区,焦作朱晓蕊老师利用焦作的沁河作为《水文特征对内河航运的影响》的导入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案例,这种方法也更方便易行,也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地理教学中,多从身边的地理知识入手,把乡土地理贯穿到整个地理学习中。
比赛中也反映了一些问题,比如由于对课标研究不够,导致教学还停留在教教材;板书设计的同步性、必要性和互补性;多媒体的使用不恰当;选取的教学资料过于复杂,不简明扼要等,这些问题也需要我在日常地理教学中多留意,争取在地理教学上更上一层楼。

通过观摩,以及最后的评课,老师们的交流,让我对地理教学或者说地理教育有了更新的认识,对于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新课改也多了一份见解,也给我的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2016届是第一批参加地理中考的学生,所以对现在的初二学生来说,需要我们在课堂上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新课标的要求落到实处,顺应时代的发展与要求,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