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研组新闻
终身学习,永不止步
作者: 发表于2015-12-29 17:21:21 】 浏览:1727次 评论:0

  1225——26日,作为我校课改小组的成员,我和程艳艳、孟林、杨哲、芦学位等5位老师跟随河南大学教科院梁林梅教授及她的研究生团队一同参加了由视像中国远程教育项目在上海市闵行区七宝中学举办的“第五期微课公益培训”活动。

  这次活动吸引了45市的50多位教师参加,主要用以让老师们学习  利用微视频制作开发在线课程、交流在线课程开发 应用理念,研讨合作分享计划,在“视像中国”远程教育资源中心的支撑下,探讨构建服务教育教学和师生群体的“数字学苑”,打造属于我们的云服务中心。这次培训时间虽短却让我如遭当头棒喝,猛然反思自己的教学,权衡对比,竟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现将所思所感总结记录,以利于未来的行动。

 

  一、重视团队合作,成员敢于担当是成功的前提

  数学上讲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我们思品上讲“每一项伟大事业的成功无不取决于团结合作,俗语有曰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些说法的科学性在本次培训中又得到了反复的验证。

  25日上午培训开始前,组织方就把50多位老师分成了6个小组,每个小组的9——11位老师之前大多是素不相识的,可是被分在一个小组就注定这两天的任务从布置到设计从准备到完成都是需要大家分工合作的。这种形式的采取让老师们产生了归属感和使命感,自然也产生了向心力和责任意识,大家都明白我们是一个团队,每个任务的完成既需要统一认识谈合作,又需要分头落实提效率。我们内部的合作是为了提高团体作战能力从而在小组之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大家你追我赶,互不相让,自然也就使本次培训的整体质量水涨船高了。从这一角度说举办方真可谓苦心孤诣,高瞻远瞩啊!培训的最终结果也证明小组的合作绝胜于每个个体单打独斗。

  比如,小组成立的宣传海报设计及展示、小组在线课程开发及成果汇报等工作无一不是大家群策群力的结果。

  我们有多少老师把课堂当成了自己的独角戏,一个人辛辛苦苦从上课表演到下课,70个学生的力量资源被白白闲置,让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互相交流,才能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二、培养主人翁意识,调动学员的责任感是成功的保障。

  当然,每个成员的个体态度和能力也是分工合作顺利完成的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比如,主办方要求每位老师在规定时间内设计自己的名片并挑选代表展示,继而要求6个小组设计小组名称、海报,并当众解读涵义。如果老师们都消极懈怠,缺乏参与感,这个活动恐怕不能轰轰烈烈的开展。

  而在合作当中引入竞争,能有效激活各小组的积极性上进心,时间的限制更是让过程显得惊心动魄。果然,六个小组争分夺秒拿出了自己的作品,每个小组的名称意蕴深远,个性独具。这样的方式方法其实就是在调动我们参加培训的人员的主体意识,这比主办方直接分配给我们一个第一小组”“第二小组”……目标更明确,内容更具体,责任感更强,我们下一步的实践也会更加投入。

  比如,我所在的第五小组的设计:

1、第五小组

2、吾——我们(每个人签名)来自五湖四海

3、五—吾—舞——我们共同努力使今天的活动和未来的人生都精彩

4、舞向未来,对于微课我们充满期待也信心百倍。

20151225_091837.jpg  

  教学中,把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命感充分地挖掘出来,使学生自行追求学习效果,我们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职业理想也就有了实现的保障。 

  

  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这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伴随着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的不断发展和日臻完善,伴随着教育环境的改头换面,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现如今的孩子就是数字原住民,为数不少的他们就是生存在信息时代,一出生就被电脑、网络、平板、智能手机等包围,也早就习惯了多样化的信息接收渠道。如果我们还要复制我们就学时最为传统的教学方式,那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恐怕就是我们必然遭遇的问题,因为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早就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学生已经是遍尝百味,如今你却要喂之以粗茶淡饭,提不起兴致也是十之八九。

  加之每个学生的学情存在差异,而大班的授课的预设其实是全体学生的知识基础悟性能力态度习惯等等一律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为了防止曲高和寡或者低水平的重复学习,教学的基点就一定会放在中等偏下的学生身上,即使如此,仍然会造成学优生吃不饱,而学困生吃不下的结果。

  录制微视频可以一石两鸟地解决上述问题, 光影图声的综合使用有效地抓住了学生的胃口,简短的6分钟左右又完整地讲解了一个知识点,学优生一次学会了可以利用同样的时间看更多的内容,学困生一次没弄明白也可以反复观看用以消化吸收。老师主要是高屋建瓴地做出教学设计,使学科的微视频有体系,虽不能说一劳永逸,至少系统地做过一个单元、一册书、一个学段……便会使自己的这些资源永久保存,惠及学生。即使有所调整,基础也算搭建好了。

  我们学校依托河南大学绝好的教育信息技术资源,加上蔡校长非常重视我校的课程改革,希望借此作为突破口来打造我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智慧校园,从而对微课授课给予很大力度的技术支持,每周都委托河大教科院梁教授的研究生团队来为我们做技术培训,希望老师们能抓住契机,不断更新和提升自己。

 

  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好多老师都认为微课有什么神奇之处,我很久之前就有听说啊!我也经常质疑一些新生事物,在没有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妄加评论。本次的微课培训我也是抱着尝试的态度来的,可是当我看到古美高中的郑荣玉校长带来的微课应用案例分析后,我震惊了。一个学校使用微课教学的循序渐进点滴积累,从细枝毫末直至发展到全学科覆盖,竟使一个全上海市末流的高中一跃成为领头羊,效果不可谓不明显,这种成效也极大地鼓舞了我们建设数字化校园的信心,坚定了我们的决心。

  同时,来参加培训的时候我根本不相信自己会录制成一段微视频,而当小组分工我拿到了自己的任务后,我知道我躲不开推不掉指靠不了别人了,当你决定要干一件事并且这件事只能完成不能推脱的时候,你的所有潜力都会被激发出来,你得构思设计,你得积累素材,你得准备设备,你得操作录制,你得把握解说……上交作业之前我一心就想赶快交差了事,可没想到最后评委点评居然还特意点名表扬了我的作品。我自己知道,我只是拿了一点创意在里面,因为时间仓促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以及软件的操作还远远不能达到合格的程度,所以,我还要更加努力去学习新的软件,以使随心所欲表达自己的思路。

  要想真正地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老师们,赶快加入进来吧!属于微课的时代已经到来,属于你的时代正在起步!

 

 

 

Tags: 责任编辑:张秋娟
上一篇辞旧迎新话期末,继往开来齐行动
下一篇初中思想品德助力国培2015,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