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研组新闻
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
作者: 发表于2014-11-04 07:23:32 】 浏览:2139次 评论:0

金秋十月,秋风送爽,20141024---26日,在五岳之尊----泰山脚下,泰安城内,迎来了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全国各省市教研员、各初高中学校教师代表一千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在这次年会上,先选取了两位全国历史名师做示范课,然后又选取了本届全国大赛获奖者中典型的五节课(初中两节,高中段三节)面向全国与会教师公开展示,课后专家针对课型进行即时点评。并安排了五个相对应的历史论坛供各位参会教师根据自己所需选择参与。会程安排紧张有序,与会收获颇多,感觉不虚此行。

25日上午,会议在泰安一中虎山路校区大礼堂正式开始。在开幕式结束后,来自湖南株洲市第四中学的汪瀛老师为大家做了一堂别样的 公开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在开讲前,汪老师用湖南口音的普通话说我最大的特色就是我的普通话,而充分调动了当地学生的学习气氛。在导入环节,使用了胡适《朋友》和《论语》关于朋友的摘选,让学生阅读后进行提问你会选择哪一个。从而顺利导入本节课。展示本节课课标要求,从而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本节课设计为几个导学,通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产物,从而使学生掌握了背景知识;导学二,通过回忆初中知识,要求学生进行归纳新文化运动相关知识点;通过当时的故事、对比、孝的对比,让学生充分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在这节课里,汪老师充分调用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本节课设计环节新颖,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迅速提高。

北京四中赵利剑老师为大家了展示了《两级世界的形成》公开课。他用了和传统课堂逐步推进讲解的完全不同方法,用半节课的时间把基本史实部分知识串联理顺,因为这都是初中阶段学生就已经有所了解的内容,学生接受很快甚至都可以迅速给出答案。接着后半节课通过新材料和三个引发深入思考的问题设置,带领学生探究冷战的深层含义以及对当今国际关系的认识和理性处理。我觉得这样的设计也许更适合高中的课堂教学,与其让老师把历史事件的过程讲的精彩热闹,不如让学生真正投入对历史的理性思考和自主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问题的设计难易适中,所有的答案和结论都可以由学生对材料的思考得出——这样的课堂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切实适应了高考题目重材料、重思考的趋势。

26日上午的《数字化与历史教学》论坛,主要是探索如何利用电子白板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首先听取了宁夏教研室推荐的青年教师张思敏老师的“数字化”历史课,让人眼前一亮:

这是一节初中的课程《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课堂中利用地图作为主页面,在地图上加上各种元件链接,并将所有链接图片用Photoshop软件去掉背景,做成了PNG格式,显得更加醒目并且不遮挡地图上的信息。通过地图上相应区域的粮食作物和工具进步得出南北朝时期农业发展的特点。讲手工业发展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并提高学习兴趣,张老师用IEbook软件将各类品种的瓷器制作成动态、优美、雅致的电子杂志相册,配以古典民族乐,让人心旷神怡,学生们更是目不转睛。接着,讲到商业发展时,利用电子白板软件的交互功能,充分发动学生小组讨论后鼓励学生按照地图上各城市的特点上台设计出生意路线,从哪里出发购入什么特产货物、走哪条路线卖去哪里交易,在地图上画出路线,老师则利用软件的“截图保存“功能记录下每位同学用不同颜色标出的路线,最后放在一起比较得出谁的路线更加合理利润最大。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充分融入课堂,最后总结所有方案的相同点即都通过南方沿海城市进行对外贸易,逐步推出经济重心南移的结论。这节课中几乎每一个步骤都充分利用了白板软件的各种功能:在讲解材料图示的时候,可以利用白板的“聚光灯”、“放大镜”功能对图片细节进行观察理解,在讲解文字材料或需要逐步推进的知识时,可以使用“拉幕”功能逐一展现……整节课,学生们全神贯注,对课程充满兴趣和探究欲,都跃跃欲试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体现在白板上。听课的老师们也对这节课评价很高,并对课程中用的各种软件和功能非常感兴趣,表示回去一定要好好学习研究开发,充分利用电子白板。最后,宁夏教研室的负责人对宁夏各级中学普及开发电子白板的工作进行了介绍和展示,并希望各位老师不能仅仅将电子白板作为播放PPT的传统工具,而是应该充分发挥其交互功能让学生能够融入既动脑又动手动嘴的历史课堂,感受历史学习的乐趣,思考历史的奥秘

通过本次学习,对某些方面有了新的认识

一. 对优质课的看法发生改变。

1.最早的优质课概念,就是花哨,参杂比较多的学生活动,把整节课弄成学生高度亢奋。

2.前的优质课是多用材料、用新材料加强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的培养。当然前提也是加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主体地位。

3.泰安这次历史年会中所听取的5节优质课中又一次颠覆对传统优质课的观念:

1)打破一节课的内容和含量,摘出一个问题做单独的探讨。

2)利用小的切入点对传统的一节课进行新的解读(李峻的唐文艺一课)

3)用半节课讲解,然后列出几个问题进行处理。(两极格局)

4)同样是运用史料让学生解读,但是史料的选取难易程度以及对学生的调动对上好外地的课显得很重要。

5)对于传统的要求重点、难点已经在优质课中很难找到解决的痕迹。

二.对于上好历史课应该这样做

1.突破旧有观念,教学中以“寻求历史真相”作为历史学研究的的永远追求。公开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其特色体现在引导学生如何去探寻历史真相。

2.以研究性课题作为公开课去展示,这种公开课方式比较符合新课程教学要求。课堂上,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引导,看似平常,但学生课下准备、教师引导相当重要。另外,教师在课堂的引导升华,将课堂内容深化、丰满。

3.历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通过表层信息,最后得出深层信息,如何训练学生思维过程,这些问题,公开课《灿烂的文学艺术》处理上相当到位,这个课两点就在于通过课堂,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方法和能力。

通过这次泰安之行,深深感受到所肩负的创新教育的责任。对这次学习到的好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去,不断提升自我,与学生共同进步。

Tags:历史,年会 责任编辑:王雪锋
上一篇初中政史地11月5日集体教研活动
下一篇初中政史地组学习《中小学教师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