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参加“全国特级教师魅力课堂教学艺术展示活动”有感
12月10日,我们初中数学组的两位老师非常荣幸地前往郑州,参加了由河南省心理研究会举办的“全国著名初中数学特级教师魅力课堂教学艺术展示与交流活动”。参加此次听课学习的有来自全省各个中学的将近500名老师。这一天半的学习令我们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会议的主讲专家有三名: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中的张文娣老师讲授的课题为《一道中考题的演变》,她对中考试题的挖掘和研究令在座的各位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一张简单的直角梯形图就让张老师挖掘出了几十种命题方式和近十种做题思路。随后张老师又做了一场题为《习题变式的途径和方式》的报告,具体向与会的老师们讲解了如何将课本上的典型习题进行挖掘和变式。来自南京金陵中学的朱敏龙老师执教的课题为《一定能摸到红球吗》以及《平分图形的面积的直线》,并做了专题报告《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设计》,特级教师的魅力于点滴间尽展无遗,博得了在座老师们的阵阵掌声。11日上午来自南京市第一中学的何炳均校长讲授了《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随后做了《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专题报告,何老师以润物细无声的授课方式将复杂的习题巧妙讲解,以质朴亲切的姿态与老师们进行互动交流,令人印象深刻。
“老师们要用数学的眼睛去看待生活,去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只有老师对数学着迷了,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张文娣老师正是用她自己对数学的热爱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位学生和老师。张老师讲到,题目的变式共分为四种类型: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法多用。而一题多变又可分为,条件变式,结论变式,逆向变式,类比变式,图形变式,拓广变式,分解变式。但是一题多解并不是要追求解法的全面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意识。在回答有些老师问到的课本上没有的但却很常用的定理是否可以直接让学生记住结论运用时,张老师说到“长征的路上不需要携带太多的干粮,也可以就地取材,对于这些常用定理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住做法而非结论”。
“作为知识的载体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是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都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何校长引用的华罗庚的话就是为了告诫在座的所有老师,教数学不是仅仅为了传授几个定理和式子,重点应放在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上。何校长提到他们南京市一中是一所初高中的完全中学,他们的初中部所培养的学生尽管在中招考试中分数可能不是最最拔尖的,但在后续的高中甚至大学学习中却后劲十足,潜力巨大,原因就在于他们的目标不是中招考试,而是为了教给学生思想和思考方法。比如根与系数这节课在初三的要求很低,但是在高中这却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而且目前的初高中的大纲有些要求发生脱节,鉴于此,何校长认为初中老师的目光要放得更加长远些。
这些在教育教学方面做出卓越贡献和功绩的老师们,让我们感受到了差距,更让我们看到了今后教学生涯中的奋斗目标。感谢学校给与我们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们一定会不辜负学校的厚爱,更加用心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附中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