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
努力打造绿色课堂
作者:崔秀丽 发表于2015-11-25 15:47:56 】 浏览:1695次 评论:0

努力打造绿色课堂

——2015年全国中学语文创新课堂观摩研讨活动学习体会

                初中语文组  崔秀丽

语文课堂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育是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学要承担起加强学生人文熏陶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的任务。在这一宗旨下,20151113日——16日在湖南省浏阳市,举办“全国中学语文创新课堂观摩研讨活动”。对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中学阅读教学的策略与模式、中学作文教学的策略与模式、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等方面作了深入的展示和交流研讨。其中,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赵谦翔的报告让我收获颇丰,语文老师应该努力为学生打造绿色课堂。

绿色课堂赵谦翔老师为它定位在:一是纯天然,二是可持续发展的。作为“语文的纯天然”,就是要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可持续发展性”就是不仅为高考学语文,更要为人生学语文。教学不再是为教而教、为学而学,它成了每一个人的必需品和自觉的行为,成了一个有机的灵活的富含生命力的活动。

一、育人,首先强调教育首先是育人,要培养人文素养。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语文教育即人的教育。一切为了高考的教育,赵谦翔极其反对,认为教育者是“目中无人,心中乏爱”,被教育者是既难成人更难成才。只教书不育人是经师而非人师。其宗旨:以培养人格为躯干,以训练能力为四肢,以追求活力为灵魂,以启迪悟性为脉络。

二、语文,要提高课堂教育。 

1、口诵心惟,强调背、读的重要性。

在古诗文讲解中,强调先会背再讲析。记忆是学问的基础。学生不会背,对诗歌的理解就很难到位,无异于空中建楼阁,毫无根基。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有些问题就可以在背诵的过程中自我消化,老师的讲解起来就可从容应对,节省课堂时间,老师也可深入诗歌的深层内涵进行研讨、讲解。同样,现代文学习中的读也起到这一作用。

2、含英咀华,强调推敲咀嚼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

在文本学习中让学生清楚用词的准确性的重要性和美感体现。如“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中,一“飞”一“睡”的准确与妙用。“飞”写出燕子的忙碌和喜悦,为什么是泥融?春天来临,万物复苏之景,而飞就为春天增添了生机和活力。“睡”透漏了闲适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在这样的精准的分析讨论中让学生明确“咬文嚼字”的美感。

3、情趣的深入。

在语文教学中要心中有情感,将教师的情感、文本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有机的调动和结合起来,可以产生情感的共鸣,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并提高情感审美。

4、课堂要灵活,不可程序化僵化。

   学生是有思想的人,教师是有灵魂的工程师,因此,语文课堂应该是教师和学生思想的碰撞,灵魂的对话,不应该是教条的传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有灵活性,不是把自己变成教参的传声筒。每一篇文章都有其不同特点,所以,教师教课不应该千篇一律的教学程序。

5、课堂拓展练习也应立足于语文,切不可变成思品课。

         语文课堂的拓展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但不可为拓展而拓展。语文课的拓展也应立足于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切不可变成一味的说教课。
Tags:语文   创新课堂 责任编辑:程艳艳
上一篇“视像中国”远程教育第五期培训..
下一篇语文教师应重视文本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