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研组新闻
河大附中名师谈小初衔接-语文程艳艳
作者: 发表于2018-08-31 16:08:24 】 浏览:1497次 评论:0
      又到开学季,刚刚从小学迈入初中校门的初一新生,带着对新的学习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却又不免有几分忐忑:如何尽快适应初中生活,做好课程衔接呢?其实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轻松做到小升初语文课程巧衔接。
      首先要了解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差异。对于新生来说,六年级和初一只隔了一个暑假,可是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却是两个不同的学段。
      1.教学方法有差异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涉及的知识点较少,而初中语文教材不仅内容加深了,而且知识点也增多了。由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都不同,使得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小学语文教学涉及字、词等基础知识较多,阅读理解少,思维难度不大,所以小学教学侧重于学生的识记和浅层的理解。而初中课文容量大,思维难度大,所以初中语文教学更侧重于对阅读材料的分析理解。小学教师讲课的速度较慢,教法以朗读为主;相关知识可以反复讲,反复练,强调熟能生巧;课堂形式多样,语文活动多,强调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而由于课文容量大,初中教师讲课的速度相对也较快,因此语文知识不能反复讲,不能反复练。初中教师讲课时注意分析点拨,同时提倡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课堂形式相对单一。在作业方面,小学书面作业简单,难度小,教师可以精批细改。而初中的作业不仅较多,而且难度也大,使得教师不容易做到精批细改。
      2.学习方法有不同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学习负担不重,所以教师对学生帮扶多。小学生的学习时间主要依赖教师的安排,一般学生只是单纯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就觉得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学习方法主要是耳听、眼看、手写、心记,对课文的学习一般只是解决字词、段落意思、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等内容,在文章的阅读理解、分析方面有明显的不足。而到了初中,教材内容相比小学不仅增多而且加深,对相关知识点要求充分理解并掌握,而学习则更多地体现自主性:学习时间由学生自主安排,自主预习、自主做笔记和复习功课,养成多提问、多思考、多总结的学习习惯。
      3.评价标准的差异
      ▲目前小学和中学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存在不一致,这些不一致在课堂评价、作业评价、考试评价和综合评价中体现出来。小学教师注重鼓励性评价,而初中教师的评价相对较客观、严格。评价的差异是由这两个学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内容所决定的。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升学压力不大,小学教师对学生多采用表扬和鼓励的方法:提倡学习多元化,在考试中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答题,对问题允许有多个思考角度,允许有不同的答案。到了初中,教师认为学生长大了,再加上有中考升学的压力,对学生的要求变得严格,在课堂和作业评价上对学生的赞美和鼓励也就少了。为了和中考接轨,日常的考试评分强调紧扣标准答案,教师评判主观题的标准是扣住答题点,答出几个点就得几分。这与小学评分以鼓励为主,有明显不同。
一、调整心态,做好心理衔接
      ▲1、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
      进入初中以后,同学们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成绩再怎么努力也是停滞不前;与其他同学相比总是有差距;与自己的小学语文成绩对比产生巨大落差;老师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等等。如果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学习,有些同学甚至会因此而一蹶不振。其实,在进入初中之后,本身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一系列的问题,恰恰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事情,不必害怕,不必躲避,善待自己,允许自己有个调试期。要学会自我调节,多从积极的方面思考问题。也要多跟父母,老师进行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把问题解决了,才会真正获得进步。
      ▲2、克服松懈心理不掉队。
      相当一部分同学,以为考入重点中学,进入重点班,就万事大吉了。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努力,反正中考还早着呢!这就大错特错了!语文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积累与长期学习的过程,而且,语文不比数理化,可以通过补习很快见效。所以,如果基础打得不牢,就很难赶上了。加上后面还有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花在语文学习上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要有长远的计划,步步为营,时时占得先机。
      ▲3、克服浮躁、粗心、依赖等心理障碍。
      浮躁、粗心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一是似懂非懂,二是浅尝即止。随着初中知识点难度的提高,同学们如果再抱着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学习方式,就不可能完全消化老师所讲的题目。依赖心理在很多小学生中存在。小学阶段,在生活上依赖甚至在学习上依赖,但是到了初中,必须养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而且语文学习有很多方面讲究独立的见解,个性的思维。尤其是阅读理解与作文,更是独立思考后的结果,重复别人或者观点陈旧都不可能得到高分。
二、养成习惯,做好学习习惯的衔接
      进入初中后,学生的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对启发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对培养自主思考、质疑探究、自我评价的学习能力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自觉预习与复习。课文先预习,生字必须自己先解决,课文大意要了解,不懂的先做记号,这样上起课来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课后还要复习,加强记忆,加强运用。
      自觉做课堂笔记。培养在课堂上专注听讲的习惯,不仅听,还要思考和记忆,注意记重难点。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课堂笔记有助于养成记录习惯,也便于以后复习整理。
      养成自评作业的习惯。要从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行批改,及时改错,从而及时地反馈出学习的效果。
      自觉查工具书的习惯。除了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等小学多用字典外,现代汉语词典,汉典等工具书都对语文学习有极大帮助,应多查询,找寻确切答案。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平时要多多练字,注意书写工整、规范,卷面整洁。在作文评比中,书写尤为重要,书写潦草是得不到高分的。
      ▲2、养成对文本质疑的习惯。
      这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手段。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批判地接受是科学的学习态度。语文学习同样需要质疑,善于思考,提出问题,提出独到见解才能提高。
三、方法与计划,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
      ▲1、要学会有计划学习。
      初中的学科较多,学习内容多而且深。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好计划是很重要的。比如:有计划地预习课文、复习练习,有计划地安排阅读课外书籍(大量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有计划地进行练笔(日记、随笔、作文、素材积累等),有计划地随时查漏补缺。
      ▲2、分模块巩固与加强。
      语文的知识点相对琐碎,同学们难免有无从着手的感觉,因此,初中阶段的一般将语文知识点划分为基础知识(汉语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标点符号);积累运用(创造性地理解运用所积累的语文知识进行古诗文的默写及阅读分析、进行口语交际的创意表述和理解);阅读理解不同文体的文章(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体、阐明观点,探究真理的议论文体、说明事物特征、传播科技文明的科普文章等);写作方面:能写叙事条理清楚、观点鲜明正确、感情真挚生动、描写细致传神的各类文体的大作文。
      ▲3、多动脑筋,发现规律,举一反三。
      具体到每类知识点的学习,又都是有一定的规律或方法可循的,只要同学们善于发现、总结,就一定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以古诗文阅读为例来说,品味诗中所流露的情感是同学们遇到比较多的一类题,仔细总结不难发现,诗人往往会寓情于景,因此同学们在回答此类题时注意剖析诗中所写之景,体会其“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奥妙,便很容易把握诗人在诗中所流露的情感了。
      总之,调整好心态,改变小学依赖式的学习模式,调动学习的自觉性,培养自立自主的学习习惯,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就能顺利地适应初中的语文教学,做到课程的巧衔接。
Tags: 责任编辑:张桥影
上一篇笔走乾坤恢弘气、墨染附中四时春..
下一篇诵中华美文,展学子风采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