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南省新教材培训总结
2021年7月18日至7月21日,在河南省教育厅基础教研室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组织下,我参加了在郑州嵩山饭店举办的河南省2021年地理新教材的培训,在为期两天的培训期间,我认真聆听了高校教授对于新高考的理解、人教社主编对于教材编写的想法以及实行新高考地区一线教师的切身体会,感触良多,为我的新学期打下了基础。
东北师范大学袁孝亭教授从新高考核心素养的要求出发,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划块(区)认识的训练,分别要求:
(一)从空间位置与水分、热量等关联性的角度观察、认识自然环境的特征;从一地与具有经济意义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等的关联性的角度认识与思考人类的经济活动。
(二)善于从空间地理事象的大小、形状、数量、类型和空间组合及其形成原因与机理等角度认识与思考问题。
(三)善于从地理要素之间的能量、物质和信息等的空间交流特征,看待要素间的联系,区域间的联系,局部与整体的联系,人与地的联系,因果之间的联系等角度认识与思考问题。
(四)善于从时段划分,不同地理过程的驱动力分析、不同地理过程的标志性特征的辨识、不同地理过程的地理意义的分析与概括等角度,认识与思考问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主编高俊昌老师分别从课标对本模块的定位、对本模块课标的认识、教材抓住的关键概念——实践活动、教材编写着力主要方面、教材的框架结构等五个维度向我们讲解了高中地理教材必修第一册的编写说明。
北京中关村中学的马钰老师作为一线教师,向我们展示了中关村中学在面对新课标的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分别从高中教学分析、高中教学设计、基于项目式学习下的课程实践与思考等方面传递了经验,受益匪浅。
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学生的学习应基于其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基于情境,尤其是真实情境展开教学。这里的真实情境是指课堂教学的展开应基于真实的事件、案例、现象等,并将情境有效贯穿课堂始终,努力做到让学生的学习始终围绕某一真实情境展开。从情境中来,到情境中去,在潜移默化中达成学习目标。渗透不同尺度区域的学习内容,学生在真实的区域情境中学习,逐步养成认识区域、分析区域的能力,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也契合新高考对考生学习能力的考查要求。